让子女获得优质教育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长期以来,由于我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不少家长不惜以高昂的教育成本到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附近买房,目的就是让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为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求,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从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高度出发,以《焦作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实施为契机,牢牢抓住教育发展的机遇,多方筹措资金,建设了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学校,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扩张,提升了办学水平,有效推进了区域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
2009年以来,全市学校建设涉及项目657个,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总投资18.6亿元。其中,规划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
2011年,全市学校建设计划项目257个,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计划投资5.2亿元。截至7月底,全市已开工项目243个,竣工148个,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占计划总数的55%;完成投资3.5亿元,占总投资计划的70%。
在高中学校建设方面,各县市一中建设全面加强,其中已完成县市一中学校建设4个,总投资5.3亿元,建筑面积35.2万平方米;在建学校2个,计划总投资2.4亿元,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职业学校建设积极推进,县市职教中心在建学校项目2个,规划总投资2.22亿元,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
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方面,2010年10月,我市与省政府签订了82.6万平方米的重建任务责任目标,截至今年7月底,已完成34.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占省政府责任目标的42%。其中,中站区、解放区已经完成建设任务,修武县等4个县市区完成量超过50%。
在加强学校建设工作中,我市着力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各县市区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按照“收拢资源、相对集中、合理布局、科学设校”的原则,根据城镇化发展的新要求和城乡人口变化的新趋向,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出台了《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见》,扎实推进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孟州市委、市政府结合学校现状,计划用3年时间,将4所高中集中整合,在城区新建高标准的孟州市一中;农村初中由13所整合为7所,实现“一乡一所”的规划目标。博爱县计划投资6000多万元,在县城规划建设7所学校,其中4所为寄宿制学校,县域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整合。
根据中学3年调整到位、小学5年调整到位的总体要求,2011年全市计划新建高中2所、初中6所,撤并高中4所、初中15所。目前,有2所高中、5所初中正在建设,已撤并高中3所、初中18所。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扎实推进,也使我市中心镇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得到加强,农村学校规模小、学生少、资源浪费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中小学办学水平和质量整体提升,城乡教育资源实现了进一步优化整合。
今年我市还实施了学前三年行动计划。针对人民群众希望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各县市区认真谋划、科学制订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积极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利用闲置校舍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凸显了县级政府在普及学前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2011年,全市共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2所,其中新建13所、改扩建29所。目前,已完工15所,占总计划的35%;在建3所,占总计划的8%;已完成初步选址和立项等前期工作10所,其余14所正在进行规划论证。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8月11日,我市召开学校建设工作会议,就高标准加强学校建设,高质量打造优质品牌学校,打造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强市教育进行了部署。要求在下一步的学校建设工作中,各县市区继续贯彻落实纲要,明确发展目标,科学制订规划,多元化、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力推进学校建设。
在高中教育阶段学校,坚持扩大规模、相对集中的原则,每个县市保留1~3所普通高中,重点办好1所职业教育中心。在初中教育阶段学校,城区要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合理布局,加大建设力度,建设4~6所学校;农村要坚持“收拢资源、一乡一所”的原则,集中建设在乡镇所在地,各县市非乡镇所在地学校原则上不突破3所。在小学教育阶段学校,原则上要设在中心村,每个乡镇保留4~6所成规模学校。在加强学前教育方面,县直要建设2~3所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要建设1所公办幼儿园,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
同时,我市将着力加强与国际、国内名校的联系,采取多种形式实现与名校的合作办学,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管理经验,提升办学水平和档次,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营造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