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对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焦作市作为“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传统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传统线性经济和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高能耗的发展模式给焦作市资源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据统计,截至2010年,我市各种工业固废累计堆存量超过7000万吨。其中,煤矸石2500万吨、粉煤灰1000万吨、赤泥3000万吨,其他固废约500万吨,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严重制约了焦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摆脱困境,我市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就以工业废弃物的末端治理、综合利用为突破口,先后实施了煤矸石粉煤灰制砖、煤矸石发电、粉煤灰制轻质砌块、低浓度瓦斯气发电、矿井水综合利用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关于印发河南省实施〈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细则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在国家、省发展改革委、财政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强政策引导和管理,依靠技术进步,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大幅度提高,初步实现了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逐年上升。“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2010年达到77.6%,较2005年提高13.6个百分点。2005年到2010年,累计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3360万吨。特别是粉煤灰的年使用量从2005年的151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375万吨,增长了148%。自2005年以来,我市粉煤灰、煤矸石、炉渣的年利用量已经超过排放量,年综合利用率超过100%。同时,我市2010年利用瓦斯气2668万m3、矿井水1.1亿m3,利用总量分别较2005年提高1600万m3、3000万m3。
资源综合利用领域不断拓宽。在做好传统建材行业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废的工作基础上,从秸秆发电、氟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碱渣铺路、秸秆压块燃料、农林废弃物生产纤维板、工业废气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余热余压发电、废旧橡胶回收及利用、工业废硅渣和废碱水联产偏硅酸钠等方面入手,积极引导、扶持企业把综合利用工作向纵深发展。截至2010年年底,我市综合利用废弃物品种多达16种。
“三废”利用技术水平逐步提高。随着企业和科研单位综合利用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市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突破,相继开发出一批成本低、技术领先、经济效益好的综合利用技术。如磷肥行业副产含氟废液氟硅酸梯级利用、含氟废渣再生冰晶石、废硅渣和废碱水生产层状二硅酸钠、锆硅渣生产减水剂、秸秆快速稳定压块、废旧轮胎高效钢丝分离、激光熔覆强化再生等先进适用技术,使我市综合利用产品层次得以提升、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
落实优惠政策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国家一系列鼓励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力地调动了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截至2010年年底,我市共有37家企业通过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十一五”期间,我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累计为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减征和免征增值税近3.5亿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约110亿元,成为我市资源型城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大亮点。
“十二五”期间,我市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大宗固体废物产生量过快增长、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附加值低、综合利用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仍将制约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在各级领导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下,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利用领域拓宽拓深、优惠政策贯彻落实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开拓创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坚信,在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下,焦作资源综合利用事业必将会谱写出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