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由产业集聚铸就的恢弘场景:总投资20亿元、年产50万锭棉纱的华芳修武有限公司一期工程一号车间竣工投产,总投资3.5亿元的河南艾柯泡塑有限公司和河南金格塑业有限公司年产600万套格力电器配套产品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这是一组用数字谱写的跳动音符:2010年,修武县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92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6.6亿元、利税5.2亿元;今年前7个月,修武县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10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4亿元、利税3.4亿元。
初秋时节,在修武县产业集聚区,到处都是机器轰鸣、塔吊林立的繁忙景象。
从2009年8月,该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成立至今,仅仅两年时间,该县就以战略眼光布点,大手笔投入,快节奏推进,产业集聚已初具规模,效应显现。
筑巢引凤,提升产业承载力
相对于旅游业,修武的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为拉长这条“短板”,该县紧紧抓住全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大变样”的发展思路,举全县之力,从零起步,“快”字当头,以快突破,擂响了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战鼓。
为尽快提高项目承载能力,修武县一次性出台了产业集聚区建设、城区企业外迁、项目入驻优惠办法等5份文件,为集聚区发展开辟了“绿色通道”,并对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立台账、定时限,从县委书记到县长都定期、不定期率领县五大班子领导和相关局委、乡镇的“一把手”,到集聚区观摩指导,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加大推进力度。两年时间,该县累计投入资金10亿元,搭建了“八纵六横”的道路框架,完善了水、电、气和通信设施,建成了9栋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启动了现代生活服务中心建设。
目前,规划面积为5.56平方公里,以食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纺织业为主导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集聚区在修武城南迅速崛起,基本形成了产城互动、资源共享、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该县产业集聚区也荣获“发展速度快的产业集聚区”称号。
招商引资,提高县域竞争力
筑成巢,凤翩来。该县把大招商、招大商作为发展产业、壮大规模的主抓手,五大班子领导亲自上阵,各乡镇、各单位全面出击,先后出动了100个招商小组,设立了12个驻外招商办事处,举办了10次招商推介会。今年上半年,该县新引进项目36个,总投资54亿元。
随着华芳修武50万锭棉纱项目、绍兴宏集20万锭高档精纺项目等纺织项目的建成投产,该县将成为全省最大的纺织基地;随着玉华科技、宇力液压等21家机械加工企业的入驻发展,该县将形成一个新的机械加工园区;随着山东六和、河南红高粱等企业的入驻发展,食品工业已成为该县的主导产业之一。
2010年,该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销售收入、利税和从业人员等各项经济指标大幅飙升,成为全省产业集聚区脱颖而出的一匹“黑马”。
优化服务,打造投资洼地
走进该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最吸引眼球的是“不让政策在我这里走样、不让政令在我这里梗阻……”的服务宗旨。
为兑现这些承诺,该县设立集聚区警务室,编制包括3名民警、8名巡逻队员;组建由优化办、综治办和执法部门参加的优化投资环境联合办公室;成立由工商、国税、城建等部门组成的综合服务办公室;建立由县委书记、县长牵头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集聚区周例会制度。
2010年2月,台湾国巨集团辰信电子有限公司落户该县;2010年8月,该集团又在该县投资了奇力新电子有限公司;2011年4月,该县在广东省东莞市举办了台商联谊会,共签约6个项目,总投资19.5亿元。
2010年,在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评出的20个“投资者满意的产业集聚区”中,该县产业集聚区排名第二。
从当前实力到发展后劲,从内涵建设到保障体系,该县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正在成为该县经济的核心增长极。 崔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