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蕊
本报通讯员 景国红 高 宇
曾经,知焦作者,只知有黑糊糊的煤山,不知焦作尚有一方灵秀山水。就像童话故事中的灰姑娘,焦作旅游在仙女魔棒的指点下,转眼间幻化得如此美丽而神奇。
的确,近代以来的我市并不是以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神奇的山水闻名,而是以矿业城市呈现在世人面前。上世纪末,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我市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决策。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富市到旅游名市的跨越,被国内旅游业界称之为“焦作现象”。
由成绩看发展:五年接待游客7073.0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1.17亿元,实现综合收入541.33亿元,接待境外游客71.34万人次,年均分别增长21.40%、24.84%、20.06%和27.24%。
由荣誉看发展:世界杰出旅游服务品牌、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旅游魅力城市、中国旅游精品、山水旅游目的地奖。
由景区看发展:云台山景区于2007年5月率先成为全国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神农山—青天河近期创建AAAAA级景区成功,嘉应观景区成功实现AAA级、AAAA级连级跳,圆融寺一举夺得AAAA级景区称号,韩园和朱载堉纪念馆也在AAA级和AA级的基础上力求新的突破和发展。这些景区升级后,极大地提升了我市旅游产品的优势和竞争力,成为我市旅游的主打品牌。
由服务看发展:向深度和广度扎实推进“旅游服务创品牌”工作,全力打造“世界杰出旅游服务品牌”黄金招牌,认真践行“不让一位游客在焦作受委屈”的郑重承诺,使全市旅游服务从简单粗放逐步走向规范有序。
从影响看发展:借助政策引导、媒体宣传、节会带动的威力,营造大旅游、大促销、大发展格局,全面提升了焦作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了焦作山水的良好形象。
从客源看发展:优质的服务,精品的景点,使焦作旅游的客源市场得到空前扩大。旅游客源从既有的周边省份迅速扩展到全国所有地区,尤其是高端客源市场增长迅猛,市场范围不断扩大,云台山已成为韩国游客最向往和喜爱的中国旅游名山之一。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1180.53万人次,同比增长19.9%;实现门票收入31530.16万元,同比增长17.49%;接待境外游客9.87万人次,同比增长14.1%;接待来自北京、天津、杭州、哈尔滨、山东等地的旅游专列18列,泰国和上海旅游包机7架;接待境外旅游团87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