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晓军 王正义
“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志愿服务市长奖”金奖得主……这一连串的光环,是对77岁的谢瑾如多年来关心下一代所付出心血的肯定。她是山阳区东方红街道政府小区关工委副主任,她被称为孩子们的“知心奶奶”,曾作为入选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的唯一焦作代表,受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亲切接见。然而,大家也许并不知道,在“知心奶奶”的背后,有一个给予她大力支持的男人——老伴印法治。今年已93岁高龄的印法治,同样是个热心公益事业的老人,这些年来,为了全力支持谢奶奶所从事的公益事业,他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同时,他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帮助他人、为小区公益事业奉献着余热。
他是“知心奶奶”的坚强后盾
今年暑假,担任塔南路小学校外志愿辅导员的谢瑾如,组织孩子们开展暑期习作展等活动,使孩子们又过了一个充实且有意义的假期。而当老伴在外边为孩子们忙活的时候,印法治则像往常一样在家打扫卫生,买菜做饭。
不论在外多劳累,回到家中,谢奶奶很快就能得到放松。学过中医、从市二医院副院长职位上离休的印法治,每天早晚都会给老伴按摩半个小时,除谢奶奶出差之外,几十年不间断。印法治还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家务劳动,做饭、洗衣、打扫卫生,从来没有让谢奶奶动过手。甚至连针线活儿,他都能做得有板有眼。
多年来,不少“问题孩子”在谢奶奶的教育下得到转变,社区文化生活在谢奶奶的组织下变得丰富多彩。然而,在谢奶奶长年累月无私奉献的背后,印法治一直在默默地充当着“后勤”的角色。
“知心奶奶”在小区办了很多黑板报,给小区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而这些小黑板多年来都是靠印法治来油漆维护的;都知道谢奶奶关工委工作成绩出色,而小区关工委开展活动用的桌椅坏了,基本都由印法治来维修。谢瑾如告诉记者,她能够安心做这么多公益活动,有她老伴一半的功劳。
到今年10月份,印法治就94岁了,他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做好关工委工作很重要,我很支持。但怕她身体顶不住,坚持不下去,我在想我能做些什么呢?我年纪大了,很多工作不能做了,我就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解除她的后顾之忧,让她专注于关工委的工作,为教育好下一代多作贡献。”
他是乐于助人的“热心爷爷”
“印大爷,你家有砖没有?”“有,过来搬吧。”在东方红街道政府小区,谁家需要一些小东西,首先会想到印法治。来他家后院来找找,说不定就能有意外收获。
这也难怪,印爷爷和谢奶奶1964年从部队转业来到焦作,在这个楼院里已经居住了近半个世纪。作为该楼院的老“土著”,邻居们都知道印老是个热心人,也是个会过日子的人——有收集废旧物进行再利用的习惯:谁家搬家,把不用的东西扔掉,印老就悄悄收起来;谁家装修,把废料倒进垃圾场,他就去把能够再利用的东西拣回来。
这些年来,印老收集的砖头就有数千块,全部供左邻右舍使用。在他家后院,水泥、沙子等各种建筑材料齐全,素不相识的人听说他家有这些东西也前来寻要。印老说,这些东西虽然他家用不上,但他觉得扔了可惜,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场。
在印法治家不大的后院,记者看到,老人培育的各种绿色植物摆了一地,不少邻居家的盆栽花草就是印老免费送的。他参考科普书籍亲手培育的无花果树,结的果子个头很大,不少邻居听说后都来求要树苗。印老还摘下自己种的无花果和葡萄送给大家吃。
见到楼院里缺少必要的休闲设施,印法治在得到其他邻居支持后,利用自己拣来的砖头、水泥、沙,自己动手砌了桌子和凳子。如今,这已成为楼院内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设施。见到楼院里有几片荒地,印法治一边给社区提议,一边找来树苗进行绿化。一位社区工作人员指着几棵如今已手脖粗的冬青树说,这就是印老自己种的,小区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印老功不可没。
印法治善于搞维修,邻居们谁家修理门锁、扫帚、拖把、锅等,也常常求助于他。记者看到,在印老的工具箱里,刀子、锤子、斧头等工具应有尽有。谢瑾如奶奶笑着说,老印一直想买个电锯,可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买电锯的想法被迫搁浅了。
“帮助别人,自己也高兴。”印法治笑着说。
上图为谢瑾如与爱人印法治在一起看书。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