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河南日报》、《焦作日报》均刊发了“新十八谈·质量篇”《立省大计质为本》,同时配发何平的评论文章《质安天下》,多视角对国民综合实力、经济发展与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全方面阐述。当前,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扬帆起航、新一轮发展大潮风起云涌的关键时期,这篇文章的发表,不仅是对省委书记卢展工“把质量问题作为发展大事、民生大事、立省大事”这一精神的深刻领会,同时也为我市打造质量强市、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前列指明了方向。
“发展赢得尊重,质量塑造形象”。近年来,焦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始终把质量工作作为振兴焦作经济的重要内容,始终把质量工作作为保证人民群众生活安全的有效抓手,始终把质量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认真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大力推进名牌带动和标准化建设工作,全社会质量意识显著增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城市环境质量全面提高。在经济建设中,我市围绕壮大六大战略支撑产业,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着力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强的知名品牌,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积极鼓励优势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实现到2012年我市名优产品生产企业达到120个以上,壮大我市名优产品生产集群,不断提高名优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彰显出了“质量是大计,质量是民生,质量是关键,质量是形象”的深刻内涵。
物竞天择,“质”者生存。质量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民生问题;不仅仅是国内问题,而且是个国际问题,很多质量问题有的能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形象地位甚至发展,有的会影响社会进步甚至社会稳定。产品是质量的载体,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市在质量上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全社会的质量意识还不够强,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个别地方还存在发展方式不优、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对质量效益工作重视不够、对质量工作的投入不够多等现象。二是质量监管长效机制不健全。市场准入、市场退出和责任追究等多项制度还不完善。三是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河南省拥有中国名牌46个,我市仅1个,没有形成规模。部分产品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偏低,如食品添加剂、纯净水、农机配件合格率分别为51.3%、51.6%和80%,都低于省平均水平。四是质量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我市中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品执行标准低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全市仅40多家生产企业采用86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产品缺乏竞争力,质量难以保证。同时,服务标准不健全,物流等部分服务行业标准严重缺失,用标准化规范服务质量的意识还处于起步阶段。五是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大质量的工作机制还不够成熟,质量工作的关系还未完全理顺,提升整体质量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
“质量事关成败,质量决定兴衰”。千行万业,只有抓住了质、抓好了质,才有了立业之本、兴业之源、强业之基。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发展大事、民生大事、立省大事”的高度,增强质量立市、以质取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以质为本,走质量强市道路,把质量兴市战略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资源整合和效能的整体发挥上,广泛开展质量兴县、质量兴业、质量兴企活动,抓质量促提升,抓质量促转型,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中原质量强市。
建设质量强市,要以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为保证。《焦作市质量兴市战略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质量兴市工作的方法和步骤,规定了39个成员单位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对承担产品质量、环境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监督管理的23家单位2012年至2015年的870多个具体目标进行了量化,把质量兴市战略进行了具体化、数字化,确保战略落到实处。首先,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方案的落实,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坚持依法行政,积极全面地履行好法定职责;进一步规范管理、规范行为,狠抓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质量振兴是全民族的大事,是质量监管部门的首要任务,监管部门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在推进质量兴市工作的过程中,发挥好规划、组织等方面的参谋助手作用。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吸取外地的经验,根据焦作市整体发展思路和十次党代会确定的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认真履职尽责,加强配合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建设质量强市,要重点围绕建立全过程、全覆盖的质量监管网络体系,在区域性结构调整中依法监管、科学监管、有效监管,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构筑质量安全的坚固屏障,以高质量的工作和产品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放心。
建设质量强市,要发挥好品牌发展战略的引领作用、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技术支撑作用、扶优治劣的奖惩作用,切实增强全社会的质量诚信意识,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环境。
建设质量强市,企业要担负起质量主体责任。生产企业是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树立精品意识,实行精益生产,推行卓越绩效作为生存与发展的“百年大计”,做到产品精致、管理精细、工艺精确、组织精心、为人精诚,打造经久不衰的“百年品牌”,让“焦作制造”走得更好、更远。
(作者系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