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报刊大收订已拉开序幕,以笔者多年的经验,各地基层局所为了增加收订额,常用的是洗街、洗店、洗商铺(或门面)的“三洗”式方法。那么,在报刊发行提出新思路、面临新形势下,“三洗”该洗什么呢?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洗”。
第一,“洗”思想。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时下报刊收订上尤其如此。因此,报刊发行人员要在思想上打好主动仗,从报刊大收订刚刚开始就要集中精力、抓紧时间,全面掌握相关情况,哪些客户适合订阅新华社系列战略合作报刊,哪些读者需要订阅精品报刊,哪些喜欢订生活类的读物……做到心中有数,把该联系的客户联系好。报刊收订历来时间紧、任务重,不要等到上级安排任务、三番五次督办后才去“洗”。
第二,“洗”观念。在一年一度的报刊大收订过程中,有的地方总是要等地方报刊发行会召开后才开始动作。应该看到,随着报刊发行的多元化,加之各种新型媒体不断涌现,邮政发行报刊“一枝独秀”的地位早已不复存在,那种按部就班的传统观念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的形势。因此,必须彻底、坚决地转变过来。近几年来,报刊发行市场向多元化发展,各路商家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他们早已用不同的方式、超常的措施盯住市场。如果我们仍按老观念行事、按老习惯办事,势必会给报刊大收订带来被动。从这个层面上讲,开不开报刊发行会只是个形式,而扩大邮政的报刊市场才是关键。
第三,“洗”作风。报刊大收订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作风呢?那就是要做到求真务实、扎实细致。现在,报刊种类繁多,各家报刊社为满足读者的需要,都先后扩版,同一刊号已衍生出几个版本的内容,一些期刊也出现上半月版、下半月版,还有什么都市版、农村版、大字版、原创版等,种类繁多、不计其数。我们在收订时就要对客户订阅的具体报刊仔细核对,对订户的具体地址等信息也要反复确认,切不可张冠李戴、丢三落四,假若那样,不但会给下一年的报刊投递带来麻烦,也与中国邮政扎实细致的作风不相适宜。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