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本报通讯员 王建瑞
见到丹河公司霍林河项目部电气一班班长张海明时,他干燥黝黑的脸庞过早地被霍林河异常艰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烙上了岁月的印痕,常年与妻子孩子无法团聚不说,仅每年四季不断的风沙、冬天酷寒冰冻的气候就使他饱受了深深的熬煎。但是,张海明没有退却,他始终奋战在工作一线。因为,他曾经是一名军人。军人的品质铸就了他坚毅的性格。
张海明有一股钻劲,从部队复员被分配到丹河公司成为一名电机检修工后,为了弥补理论知识和检修技能的不足,他每天提前半小时到现场熟悉设备,细心检查,虚心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傅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取得了本科学历、电机检修专业高级工证书,成为班组的技术能手,从检修工成为检修班长。
为了适应检修维护工作需要,霍林河维护项目部将原来电气专业的电机班、配电班、电缆班三个班组合并为电气一班,负责维护两台600MW机组的近600台高低压电机、500多台电动门以及所有高低压开关、全厂照明等工作。面对艰辛的工作,他临阵受命,特别是针对班内人员少且变动频繁、工种多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认真组织,多面协调,多次圆满完成了任务。
“要做个好班长,首先得做个好职工。”正是这种朴实的认识激励着他严格要求自己。一次,一名工人在机组大修后开机值夜班时,突然发烧,就给张海明打电话请假。当时张海明也是身体不适,而且是深夜,为了不打扰其他同事休息,他悄悄起床赶到值班室。那一夜,他累得筋疲力尽,脸色苍白。凌晨,一位同事看到他有点不对头,一摸他的额头感觉滚烫,就说:“班长,你发烧了,这工作安排给他人做吧。”张海明说:“机组大修刚结束,大家都挺辛苦的,再说一定要保证安全,我这时候决不能离开!”就这样,直到次日上午8时,大家都上班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到医院输液去了。
无悔的追求,辛勤的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先后获得了十佳文明职工标兵称号,他带领的班组先后获得了文明班组标兵、河南省“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