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晓晓
近年来,小麦收割机、玉米收获机、旋耕耙等“铁甲”着实给我市农民带来了便利,昨日记者在博爱农村又见到一个被称为“深松机”的机器,它长得什么样?能给农民带来什么呢?
在该县金城乡张武村地头,深松机正在耕耘,它并不“高大威武”,就是一个小四轮后面带着一把把“大刀”。“可别小瞧这些‘利剑’,它们是深松机的主要组成部分,能松动土壤40多厘米呢!”该县心连心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齐文红对记者说,他托管了全村90%以上的农田,今年计划全部进行深松。
市农机局管理科科长王文跃一边查看深松深度,一边对齐文红说:“以往,我市秋田整理以旋耕整地为主,从来没有大面积实施过深松作业,旋耕深度一般在15厘米至20厘米,长此下去,土壤容易板结,蓄水保墒能力明显减弱,熟土层厚度也减小,很难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时对土壤的要求,从而影响粮食产量。今年,我市首次大规模实施深松作业,以合作社承包、流转、托管等作业模式为主,21万亩深松田地将得到国家每亩15元的补贴。”
“不管补贴不补贴,我都要免费为全村人深松。”齐文红说。去年,他的一个山西朋友给他带来一台深松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免费深松了村里1200亩地,没想到效果非常好,保墒增产,每亩增产25~70公斤,亩产量都在600公斤以上。今年,他又买了两台,补贴后每台3000元。
正在撒化肥等待深松的该村村民李保运,家里16亩地去年全部深松了,今年他还要深松。“按说2~4年深松一次,可今年雨水多、墒情好,收玉米时机器把地都碾瓷实了。”他说,“由于深松后效果好、产量高,老百姓愿意深松。你们看,30多厘米的土壤被机械打碎后,土壤表层还在表面,肥土层不会像以前犁地一样被翻到地下,大大增强了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蓄水保墒能力强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作物根系生长环境改善了。”
据了解,为了大力推广深松作业,市政府今年拿出100万元,对每台深松机补贴1000~2000元,加上国家每台补贴30%,今年我市增加了300台深松机,保有量达到650台,深松作业面积可达3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