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产业观察·金融之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焦煤集团新材料园实现废弃物零排放
我市积极布局中原经济区项目建设
图片新闻
工行贵金属递延:以小搏大 乐享收益
优化流程提效能
图片新闻
“三个走进”服务基层
强化安全保卫工作
大力开展基金定投业务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0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循环经济 打造新的增长点
焦煤集团新材料园实现废弃物零排放

作者:许伟涛 实习生杜笠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讯(记者许伟涛 实习生杜笠)发展循环经济的效果有多大?河南煤化焦煤集团新材料产业园用实践作出回答:通过着力打造氯产品、硅基材料、光伏材料三条新材料产业链,形成“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物质和能量闭路循环流动,实现了废弃物零排放。

  有着百余年开采史的焦煤集团,在上世纪90年代煤炭资源逐步枯竭后,经过多年的市场拼杀,非煤产业占据企业的半壁江山。2008年,焦煤集团以融入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为契机,坚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把“抓住主业、多头发展”作为主攻方向,选择具备做大做强基础的“煤—电—化”产业链,经过认真调研,选择与氯碱化工产业有紧密联系的多晶硅,作为产业转型的突破口,在我市西部工业集聚区开工建设多晶硅项目,并对年产2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进行搬迁建设,规划建设概算总投资198亿元,以氯碱、多晶硅装置为核心,包括12个建设项目的焦煤集团新材料产业园。

  为实现产业循环网络化,焦煤集团新材料产业园着力构建以氯碱、高纯三氯氢硅、环氧氯丙烷及环氧树脂、氯化法钛白粉等项目为主而形成的氯产品产业链;以高纯氯硅烷、多晶硅、气相白炭黑、有机硅、硅橡胶等项目为主而形成的硅基材料产业链;以多晶硅、单晶硅、单(多)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等项目为主而形成的光伏材料产业链。三条产业链项目与项目之间按产品链及产业网络关系有机组合,形成循环产业链网,实现物料互供、资源共享。氯化氢、氢气、四氯化硅等5种副产物由“废物”变“原料”,全部循环利用,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焦煤集团新材料产业园内项目采用国际、国内的前沿技术,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高纯氯硅烷整合了国内氯氢化、冷氢化、热氢化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多晶硅引进美国CDI公司的尾气处理和美国Suntek公司氯氢化技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国际领先;自主研发的气相白炭黑生产线单线能力年产5000吨,国内第一。而其产品层次也具有高端化的特点:环氧树脂可用于电路板生产;气相白炭黑达到纳米级,产品可替代进口;氯化法钛白粉可生产高档油漆和涂料;三氯氢硅纯度由目前国内普遍的98%~99%提高到99.999%,可用于电路级和电子级多晶硅生产。

  据了解,作为我市规划建设的十大特色产业园区之一,目前焦煤集团新材料产业园内的2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已开始试生产,15万吨环氧氯丙烷、8万吨环氧树脂项目正在建设。随着30万吨高纯氯硅烷、20万吨有机硅等项目的开工建设,园区产业网络的形成和完善,必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部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15万吨甘油法环氧氯丙烷、2万吨气相白炭黑、45万吨高纯氯硅烷规模均为目前国内最大,2万吨多晶硅名列国内前茅,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368亿元、利税69亿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