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标中要求学生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名著阅读已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下面,我谈一下几种阅读名著的方法。
泛读。由于中学生的阅读时间少,不允许对所有的中外名著都精读,因此,对一些名著只需了解故事梗概或故事情节,可以采取浏览、跳读、一目十行的方法进行扫描式阅读。如《中外名著一百部》、《三十部名著导读》、《四大名著人物点评》等,将数十万字的名著浓缩成数千字的文章,中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故事简介、名著摘要等著作,来拓宽知识的广度。
精读。有些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必须精读,因为这些名著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社交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如何进行精读呢?可以采用全景式阅读法,即先读名著的题目、摘要、目录或小标题,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粗略地把握其脉络。然后,沿着这个脉络去细读,边读边用铅笔在书上勾画、批注,并把重要的内容在笔记本或卡片上记录下来。在读的过程中,用“谁”、“何时”、“何地”、“干了什么”来理清线索,用“文章阐述了什么观点”来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用“有无新的规定、提法或方略”来寻找需要学习的东西。最后,力求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名著的内容完整、准确地复述出来,这样就达到了精读的目的。
以读促写。中学生要养成写阅读心得的习惯,诸如对作者的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这部名著对你有什么影响?名著中的写作技巧,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这样就能起到推动读书的作用。既然是一部名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有很多地方值得学生们思考学习,可见读书在写作方面,从大的思想内容到小的只言片语都可以是写作材料。
交叉阅读。要把读名著和读报刊时文结合起来,用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头脑进行思考;要善于把名著里的事例、思想、艺术等方面与报刊时文进行比较,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任何一部名著,由于时代、阶级、地区等方面的局限,总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地方,要善于用批判的头脑进行思考,广取长处、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