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般家庭2000公斤的粮食都不好保管,更别说俺家这20吨粮食了,今天拉来放到这代储点,就跟存银行一样,不收任何保管费,还能随行就市结算现款,这下俺可放心了。”近日,沁阳市柏香镇高村的种粮大户杨海林把麦子往该镇粮站一放,接过粮站发放的代储本,这才算吃下了“定心丸”。
杨海林所说的是沁阳市新开展的粮食代储活动,也就是粮站开放让群众免费存粮、结算自由。粮价涨了随行就市结算粮款,粮价落了就以保底价结算,保障群众利益。这被群众称之为“粮食银行”。
今年小麦市场价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预案至今未能启动,农民对小麦后期市场价期望较高,普遍存在惜售心理。沁阳市农户至今仍有70%的小麦未售,大家对粮食价格涨幅持观望态度。以该市柏香镇粮站为例,从6月份新粮上市至今,该粮站只收储了2000吨小麦,是往年的五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储粮不当的损失率高达7%。
一边是粮库忧空仓,一边是群众忧储粮,如何能让两方欢喜不再忧呢?
“粮食银行”应运而生,效果也显而易见。该市自8月8日开展代农储粮活动以来共代储小麦2.5万余吨。
当前农村的青壮劳力大多在外务工,为了便于留守家庭代储粮食,该市粮食部门的职工走村入户,帮助代储户肩挑背扛,从装车到运输再到卸车入库,实行一条龙服务。
在沁阳市13个乡镇办事处的粮库、粮站,来储粮的农户都会领到一个代储本,形状大小与银行存折类似,详细地登记着姓名,年、月、日,收入、支取的时间以及存入的品种等。农户可根据自己需要,凭代储本、身份证随时到存粮库点,按市场收购价结算。此外,代储本还有个用处,可在军供站等网点兑换等值的米、面、油等粮油商品,不收任何费用。(邱明媚 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