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太多美丽的城市,而我最偏爱我的城市——河南省焦作市。就像世上有太多靓丽的女子,我只亲爱自家媳妇一样,不论说是敝帚自珍,还是情眼西施,反正我觉得焦作越来越美丽。
30年前,大学毕业分配工作时,同学们家在省外的向往京津沪,家在省内的首选郑洛汴,无奈才是安(阳)新(乡)许(昌),最不让人待见的就是焦作和平顶山——那里是煤城,据说弥漫着“黑色幽默”:清晨一袭白衣出门,晚归则像抹满“锅黑”;城里走一遭,得咳两天黑痰……每谈及此,众学子呲牙蹙眉,视为畏途。无论别人咋贬斥,因家父在焦作工作,并落脚养老,需我照看,便依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要求分往焦作。
那时,焦作很瘦小,解放、民主二路交叉纽结成的中心城区,巴掌大小,从城头到城尾,步行不过10来分钟,而最惹人恼恨的两难还是乘车和住房。
中心城区本来不大,公交车却少得可怜,三四十分钟难有一趟。赶巧有点紧事,急得直想以头撞墙。我在马村上班时,离城区10多公里,当时只有一路公交车,正常间隔都在40分钟以上,因道路狭窄坑洼,公交车时常搁浅,很少正点开行。有时个把小时等趟车,有时仨俩小时都不见踪影……至于因车误掉多少急事、伤过多少人心,只有天知晓。而每有车来,必如逃命鬼遇见救星,演绎出肉的搏击和力的拼杀,仿佛不拼挤上去,狼就会咬掉屁股。
说起住房,更糟糕。起初,我在城区教书,因学校房紧,我住在工会办公室。半年后要结婚,咋也弄不来一间房。听说马村偏远,能给两间房,我便奔了市郊。可那房年久失修,屋顶露雨。有次出远门,被褥全被雨水洗劫……还有一露,说来羞赧。教室隔开的住房,只有半截土墙,上边跑风露气,邻居如同室,咳嗽打喷嚏都听得贼清……
乘车和住房,曾令我对焦作衍生不满,而分配到大城市的同学就没这些麻烦。那里,公交车多如过江之鲫,想往哪坐上车就到了;住的是单元房,客厅、卧室、厨房、厕所,功能俱全,住着美过小神仙,不像我这般狼狈。
然而20多年过去,恍若弹指间,焦作竟像18岁的闺女越变越美丽。在此,不说煤城经济的成功转型,不说北山南水的绮丽风景,也不说享誉海内外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只说乘车与住房,这两难,不仅早如春阳化雪,不复存在,而且凸显出独特的优越。市内公交四通八达,入街穿巷。发往马村的公交车已增至4路,间隔不足5分钟,过去人盼车,眼下车等人。出租车往来如梭,招手即停,方便快捷。私家车想买就买,想往哪开就往哪开,没有时空限制,更没有长时间堵车误事的烦恼。住房,不仅单元楼林立如春笋,且价格低廉,市民买得如意,住得舒心。我早已鸟枪换炮,住进楼房,还给孩子买下一套,他结婚时,再不会有父辈之难……
这美好、这优越,足令今日在大都市的同学瞠目。
都市里,城虽大,路也多而宽,但人众车稠还是弄出了恼人的困窘。一是行路不由人。交通拥堵是家常便饭,不堵,反倒稀罕。乘车或是驾车出行,人成路奴。至于因阻车造成的损失,与早年焦作车少造成的损失相比,自是九牛与一毛。二是住房贵似金。省城的房价,每平方米已经上万元,京城更是天价。不久前,一同学从京城来焦作,说起为儿子结婚花230万元只买下50多平方米住房作的大难时,竟鼻泪相和,失声痛哭。他由衷地羡慕说:“还是焦作这样的城市住着好啊!”
诚然,大都市固然有太多优于焦作的好处,但综合衡量人居环境,焦作确有其独特的优点。它是轻松清新、玲珑怡然的,仿佛流动着轻音乐和小夜曲,弥漫着夜来香和玫瑰红,令人舒适舒服舒心;又是朝气勃发、激情飞扬、活力四射的。它还很年轻,潜藏着巨大的发展后劲,不用多久,它一定会出脱得更加宜于人居,令更多大都市的人生出羡慕……真心说,不管再作多少次选择,我都会毫不犹豫地看好这里——焦作,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