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桂香
本报通讯员 王小明
2008年她所带的班级本科上线16人,占学校本科上线人数的89%;2011年连续两次高三模拟考试,所教历史学科平均分均居全市普通高中榜首。作为政教主任,她心系学生成长,德育活动有声有色,学生吴泓霖被评为焦作市知荣明耻好少年,学校连续几年被评为中站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中站区焦作八中教师刘新利用实际行动奏响了爱心之歌。
刘新利深知班主任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为了高考毕业班学生,她以苦为乐,以校为家,高三最后一个学期每天6时30分准时到教室辅导学生早读,夜深了她还经常在办公室工作。周六、周日她从未休过完整的双休日,在学校加班加点批改作业。
她干什么都勇于创新,力争做得更好。针对德育工作,她制定了班级量化考核制度,从卫生、纪律、学习、好人好事四个方面对全校班级进行积分量化考核,极大地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很快就取得了显著效果,校园和教室变整洁了,死角变干净了,自行车停放也整整齐齐。接着,她策划了“校园周星”、“校园文化周”活动,每周一升旗时表彰由学校各班推荐的“每周一星”, 从此“感恩之星”、“奉献之星”、“友爱之星”、“守纪之星”等 “群星”闪耀校园。“校园文化周”活动举行后,各班的文化氛围很快浓郁起来,黑板报图文并茂,班级展示栏丰富多彩,教室内围墙四周变得诗画如织,很多班级还办起了图书馆。
不只是在德育工作上刘新利勇于创新,在教学工作上也不断创新。她担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针对个别学生文化课功底差、信心不足的情况,她组织“课前宣誓”活动,和学生一同拟定誓词“天生我材必有用,发掘潜力、力量无穷,敢立豪言壮志,金榜必能提名”,并带领学生每天上课前宣誓。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她创立“每课一页”教学法,每节课快结束时她都要将印好的一页资料发给学生,供学生加强记忆,及时复习。
天道酬勤。刘新利在辛勤耕耘中也一路收获着。她所撰写的论文《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获得省级一等奖,被评为焦作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中站区优秀教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