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我市7个重大工业项目名列其中
专注创新铸利器
凝心聚力促安居 亲民务实创和谐
我市召开安委会紧急会议
部署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
图片新闻
我市争取省地质环境项目经费获批
我市三秋机械化生产精彩落幕
徐江涛同志办案中殉职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圆满完成今冬征兵工作任务
综合开发为武陟农业“强筋壮骨”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1年10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综合开发为武陟农业“强筋壮骨”

作者:董柏生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讯(记者董柏生)收完了玉米,种完了小麦,武陟县大虹桥乡东小虹村第三村民小组组长杨红平也闲不住,这不,10月25日吃了午饭,他就到本组的责任田,挨个查看7个机井房的水泵和敷设在田间地埋管道的100多个出水阀。

  “政府投那么多钱给咱改造农田、打井铺管,不操心保护好,影响的是咱自己呀。”杨红平告诉记者,“是农业综合开发把俺村这沙土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田呀。”

  有2500多亩耕地的东小虹村,几乎全是沙土地,渗水渗肥,加之原来水利设施陈旧,电线丢、水泵坏,农民都是借很长的电线和软管浇地,一块地轮浇一遍要十来天,浇一亩地要10元钱左右,好年景村里小麦的产量也不过三四百公斤。

  去年,东小虹村被列入了国家农资综合补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农开部门按每50亩地一眼井的标准,新打机井,配套水泵,建泵房,敷设地埋水管和电线,还修了9米宽的砂石路,大大改善了村里的农业生产条件。“你看,每隔20米左右就有一个出水阀,遥控器控制水泵电源,现在浇地可方便了,可安全了。水利条件好了,庄稼收成也有保证了,今年俺家的小麦亩产达到了550公斤呢。”杨红平高兴地说。

  “不仅如此,项目建成后,县财政还要每年拿出项目投资额的1%作为项目区管护费,这个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总投资是800万元,也就是说每年还有8万元的管护费,群众只管清净种地就行了。”武陟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赵舟河告诉记者。

  武陟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下转二版④)

(上接一版④)2009年到2010年,武陟县共实施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2个,总投资达到5100余万元,改造中低产田5万余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万余亩,27个行政村和8个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受益。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项目区的水利设施明显改善,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项目区形成了优质、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农田和优质粮药生产基地。项目区年节约水量200余万立方米,新增优质粮食800余万公斤,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总额1730余万元,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我们又实施了北郭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农资综合补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土地治理试点项目、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4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总投资2460万元,项目共涉及19行政村。现在,全部项目工程已经基本结束,实施完成后,可改造中低产田1.1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新增治理土地面积1500亩。”赵舟河告诉记者。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