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情民意/法制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如何守卫我们的精神家园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促进残疾人就业
“我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了”
“订报奖励先进”是个好创意
小餐饮不能成为监管真空
道路修到地头 暖在农民心头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酒后去盗农用车
被判徒刑又罚金
交警及时妥善处理事故
客商盛赞武陟投资环境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0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拾钱财索要酬金
存恶意不被支持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讯(通讯员汤学军)近日,解放区法院审理一起因拾得他人钱财索要酬金而发生纠纷的案件,判决拾得人返还失主5000元钱。

  原告马某下班回家时,不慎将装有10万元钱的公文包丢失。马某到家发现包丢失后,随即与家人一起沿原路返回寻找。后马某得知,公文包被路边开商店的郑某拾得。经中间人调解,郑某同意退钱,但提出要求马某给付1万元酬金。马某不同意,郑某又提出要求马某给付酬金8000元,否则就不承认自己拾了公文包。马某无奈只好同意,郑某这才将包及剩余现金9.2万元返还马某。马某回家后非常生气,认为郑某索要酬金过高,于是又找到郑某要求其再退还5000元钱。因郑某拒绝退钱,马某将郑某诉至法院,要求其退还5000元钱。

  法院审理后认为,8000元酬金系被告郑某主动提出的要求,原告马某在不同意的情况下,无奈才接受了被告的要求。这并非原告马某的真实意思表示。而被告郑某利用占有原告马某遗失物的优势地位,强行索要酬金的主观恶意非善意心态。所以,可以认定被告郑某有索要酬金、强行占有部分拾得遗失物的主观恶意。因此,被告拾到遗失物后,依法应当返还原告;至于原告是否给付酬金,应由原告主动、自愿地作出表示。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依法作出了上述判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