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许伟涛 见习记者赵永辉 实习生杜笠)原为农村污染物的玉米秸秆、花生壳、棉花秆等作物秸秆,经过风干、切揉、固化成型等工艺,不仅破解了秸秆禁烧的难题,而且神奇地变身为可替代煤炭的新型清洁能源。这是记者日前随同2011年“焦作环保世纪行”采访团集中采访时,在河南中埠新能源有限公司看到的情景。
成立于2007年的中埠新能源公司是我市一家专业从事秸秆综合利用的民营企业。在多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该公司发现,我市作为高产粮食生产基地,每年可产生作物秸秆270余万吨,除去秸秆还田、畜牧食料外,还有约155.5万吨的秸秆被废弃,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还严重污染了环境。为此,该公司萌生了开发一种新产品解决这一问题的想法。
中埠新能源公司经过不断地科研创新,开发的秸秆燃料项目,在秸秆压块设备配套继承、秸秆收贮集散模式、秸秆收集站点安排、秸秆压块燃料锅炉改造、秸秆压块燃料销售网络建设等方面探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并成功进行了产业化推广应用。该公司通过成功实施的国家财政部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压块燃料技术示范推广及11800吨秸秆压块燃料产业化项目,仅2010年就生产秸秆压块燃料2万吨,消化玉米秸秆6000吨、花生壳8000吨、棉花秸秆3000吨,覆盖秸秆利用面积1.5万余亩;新研制的HMYK-1000-I环模秸秆成型机每小时设计产能1200公斤至1500公斤,是秸秆压块机中的尖端产品,正在积极申报国家使用新型专利。
在中埠新能源的成本核算表上,记者看到,每生产一吨生物质燃料成本为465元,每吨燃料销售价格为520元,即每生产一吨燃料可获得毛利润55元,按产能15万吨计算就可实现825万元的经济效益。如果把全市每年废弃的秸秆全部加工成燃料,还可年节约标准煤9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34万吨,减排灰尘4.335万吨。
中埠新能源通过秸秆综合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既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了新能源的开发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该公司先后在孟州市、武陟县建立了年产5000吨以上的生物质燃料生产基地,并建立秸秆收贮站30余个。其生产的高密度秸秆压块燃料已销往河南、浙江、广东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