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
10月30日,记者随我市新闻战线“百名记者走基层”采访团在温县采访时惊喜地发现,淳朴、聪明的温县人在收获沉甸甸果实的同时,更收获了一个承载着42万温县人梦想的希望。
伴随着投资1.2亿元的“天香”二期工程、投资1.5亿元的“立达”冷冻营养面等一批大个头项目的建设投产,一个活力十足的农副产品“百亿产业”园已经初露端倪。
黄河以北第一个吨粮县、小麦千斤县、种子繁育基地,一连串亮丽的光环使温县成了闻名全国的“农业名县”。农业是温县的优势,把农业资源优势变成经济发展优势,就成了温县人的必然抉择。
2010年,温县将培植主导产业群作为发展目标,围绕粮食深加工、调味料、“四大怀药”等特色优势,支持伟康、保和堂、天香、品正、立达、京华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力争三至五年,将农副产品加工业打造成“百亿产业”。
据温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干事许宏伟介绍,为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县里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政委、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打造“百亿产业”指挥部,县财政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化,加大对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投入。
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与温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搞好项目对接,该县一方面筛选伟康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进行培育,促其上市融资;另一方面围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先后引来香港高汤坊有限公司、新西兰利安斯食品公司等来温县投资兴业。
温县农副产品产业群体越做越大,企业已发展到10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家,去年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
走进“天香面业”,这是一家从零起步发展到年销售收入2.8亿元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8年,该厂投巨资在温县产业集聚区建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面粉生产加工企业,一期工程占地6.33万平方米,拥有年产9万吨等级粉和年产15万吨专用粉生产线各1条、年产3万吨挂面生产线4条、日产5万个馒头生产线1条,总资产达1.6亿元。
在“天香”采访时记者看到,投资上亿元的二期工程已近尾声,2条制粉生产线和4条挂面生产线11月投产后,小麦日处理能力可从600多吨提高到1800吨,年处理小麦可达54万吨。这些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
在“立达老汤”公司采访,一个以生产老汤系列产品为主的“旗舰型”龙头企业展现在记者面前。该企业综合实力在全国同行业名列第四,老汤单项产品全国名列第一。另外,该企业投资1.5亿元、年产5万吨的冷冻面项目已经建成,可在11月投入生产。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该项目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
一路走,一路看,记者深深地感到,随着一个个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一个个新建项目的不断上马,可以坚信,三至五年内,一个“百亿产业”园一定会在温县黄河岸边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