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沁阳市王召乡张庄村北地张姓家族祖坟墓碑上,刻有“张氏后代杰出人物张凤翙”等字样,简要介绍了张凤翙的事迹,号召张姓家族子孙以张凤翙为榜样,爱国图强,奋发有为,为国争光。
相传张凤翙的父亲早年丧失双亲,孤苦伶仃、性情顽劣,经常惹事生非,村中人咸惧恶之。后来张父犯事被怀庆府衙门拘捕,关押数日,衙门告知族人具保即可获释,邻居本家族人竟无人敢去为他当保人。狱卒耻笑其为人竟混到这步田地,关押期满获释后,他发誓离开张庄,永不见族人。他一路西行,沿街乞讨来到西安,在一家铁匠铺做了学徒,此后便以打铁为生计。直至30多岁尚未成家。后经人撮合,与一落难的大家闺秀结婚。
张凤翙(1881~1958)字翔初,清末秀才,原籍河南省沁阳市王召乡张庄村,1881年(清光绪七年)生于陕西西安府咸宁县(今西安市)。张凤翙从小天资聪颖,知书达礼,勤奋好学,1902年考入陕西陆军武备学堂。毕业后选送日本学习军事。先入振武学堂,后升入士官学校骑科。其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
张凤翙1909年回到西安,在西安衙门做缮写工作。1910年春被委任陕西省新军督练公所委员。是年冬,升任新军第三十九混成协司令部参军,接着又改任参谋兼二标一营管带。在新军期间,与康寄遥、惠看波等人将西安菊林寺私塾改为西安菊林小学,既作为同盟会的联络据点,又为国家培养人才。武昌起义后,1911年10月22日,同盟会、新军、哥老会首领30余人在西安西郊林家坟秘密集会,公推张凤翙为首领,利用当日星期天清军各级军官照例休假之机发动起义。在张风翙的统一指挥下,即日即攻占了除满城以外的西安城全部军事要地。当日晚张凤翙召集会议,商定了以“秦陇复汉军”为起义军名称,刻制了“秦陇复汉军总司令部图记”。10月23日清晨,张凤翙亲自指挥攻打满城的关键性战斗。驻守满城的5000多名旗兵据城顽抗,经过一天的激战,起义军推倒一堵门墙,满城告破。战斗中陕西巡抚钱能训受伤被俘,满城守军统领文瑞投井自杀,西安城其它清军和城防部队亦反戈加入义军,西安城光复。
就在西安起义的当天,原陕西巡抚、陕甘总督升允却正在西安北郊草滩屯垦军田,不在西安城内。升允闻听西安出事,随即骑马轻装,连夜逃往甘肃,并在甘肃调集清军,南下反扑西安。张凤翙是个沉稳寡言、果断而敢作敢为,并具有一定政治军事和组织才能的人。在西安起义前后的一段时间,卓越地解决了各种起义势力争权夺位的复杂局面,果断镇压了哥老会首领万炳南的反叛势力。广泛招延贤士,集纳各种意见,并及时以“大统领”、“大都督”的名义陆续发布了剪辫、放脚、禁烟等“安民告示”。无论在西安起义还是在东西府两面抗击清军的战斗中,张凤翙都亲临前线,指挥若定,指导陕西全省各地迅速实现“反正”一统,全省平静,共和告成。1911年11月陕西军政府成立,一致推选张凤翙为“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兼民政长(省长)。12月南京临时政府正式任命张凤翙为中华民国秦军政分府大都督。
鉴于西北人才缺乏,张凤翙为首的军政当局决定创办西北第一所大学——西北大学。张凤翙认为创办西北大学,“关系于现时建设”、“关系将来之建设”和“关系于外部之防御”。因此他与甘肃、新疆两省商议后,决定全力以赴地完成创办西北大学事业,并以原陕西法政学堂为基础,将三秦公学、陕西农业学堂、陕西实业学堂、陕西高等学校等校并入,设大学预科和法、文、商、农各专科。由于张凤翙的决心和努力,终于使西北大学在1912年正式开学。后张学良入西安,继续西北大学振兴事业,终于使得西安西北大学成为我国西北地区著名学府。
1913年二次革命时,张凤翙向北洋政府妥协。袁世凯用明升暗降手法,撤任张凤翙都督。7月,被袁封为扬威将军,并上表劝进袁世凯称帝。1915年初,张凤翙在进京过潼关时,吟诗感慨:
屠门大觉梦一场,醒来尤未熟黄梁。
三年威信一朝失,自愧不如陆建章。
1917年张勋复辟,张凤翙只身回陕西组织力量反对。1924年谋驱逐军阀刘镇华在陕西势力,被刘镇华软禁,后获释闲居北平。抗日战争爆发后,不愿做日寇铁蹄下的奴隶,由北平回到西安,仍居住西安菊花园街张府巷旧居。每天读书写字,但仍不忘菊林,与刘治洲、宋联奎等人,又将菊林小学扩大为菊林中学,并亲任董事长。后任陕西省临时参议会议员和国民参政会政员,积极主张抗日。1943年到重庆参加参政会时,周恩来同志亲自到其住地看望。1945年率领陕西各界代表团赴豫西各地慰劳抗日军队。
1949年解放前夕,张凤翙拒绝随国民党去台湾,伙同几位陕西籍进步民主人士到了兰州,寓居陕人开设了安泰堂药店。兰州解放,彭德怀元帅在陶乐春饭店设宴招待张凤翙诸老,并请诸老回陕安度晚年。张凤翙兴奋地说:“共产党是宣哲清明,其言无理之不道,其行无事之不当,确是挽救此殖民地危亡中国的大救星,回陕确以秋叶余生,贡献新中国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凤翙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等职,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期间,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58年7月29日因病在西安逝世,终年77岁,陕西省人民政府为张凤翙举行公祭大会,安葬于西安市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