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今日武陟/副刊 上一版3
书法
趣 (国画)
给父亲织件毛衣
树叶豆腐
难忘红薯粥
勤奋是登天的梯
书法
家乡的立冬
在我国境内的其他邪教组织
(国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忘红薯粥
□ 王 涛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很难忘怀,一种对粮食的情愫竟会缘于小时候喝的--红薯粥

  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的档次越来越高了,精米细粮,白面雅食,花色总在千变万化。在品味文明生活的同时,沉淀已久的记忆,无时不在冲荡着一些鲜活的故事。红薯粥就是这些故事中最永恒的情愫。

  小时候,家里很穷。那时的确不敢奢望能吃上一顿香喷喷的白米饭,用杂杂碎碎的白面条和点小米,就是我咂着嘴唇,嚼得有滋有味的童年。聪明的能干的母亲,精心地从地里挖出又大又甜的红薯,切成小片,再淘点碎米,掺在一起放在大锅里熬,火烧得很旺。那时,我们兄妹的希望,也正如这火苗一样,遍体通红。不一会儿,揭开锅盖,一股浓郁的香甜味,馋得我们兄妹几个直流口水。红薯粥几乎就成了我家餐桌上最丰富的主食。一日三餐,早上红薯粥,中午烤红薯,晚上还是红薯饭。奶奶讲:"红薯营养好,吃了长身体,不生病。"母亲说:"红薯粥要慢慢熬,火要旺,熬的时间要适中。时间太短,味出不来,时间长了,就成了红薯饭,不太好吃。红薯粥还能治感冒和拉肚子。"那时,我年纪小,对母亲的话就如我喝红薯粥一样,狼吞虎咽,品不出其中的味道。

  在红薯粥的喂养下,我健康幸福地成长着。后来,我被批准参军。临走那天,母亲往我挎包里塞着她一大早就做好的几个大红薯。看着别人的父母亲给儿子送的都是白馒头和饼干面包,我气得把红薯扔给了母亲。母亲说:"娃儿,路上带着,饿不着还解渴"。我气呼呼地说:"不用了,路上我还挺得住!"就这样,我把母亲最善良的愿望给揉碎了。当时,母亲的泪流下来了,我只当作没看见。火车开动了,我仍瞧见母亲手捧着大红薯,孤零零地被火车抛得好远好远……现在回想起来,我好惭愧,那时的母亲已经把她能给予我的,所有的爱都拿出来了,我却如此不屑一顾。这是我一生中无法原谅自己的遗憾。

  走进外面的世界后,红薯粥就成了我生活中一个若隐若现的红点。最后,连微弱的光点,都同逝去的时间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幸好,那年的冬天,又唤起了我对红薯粥,对粮食最刻骨铭心的钟爱。当时,部队拉练来到了沂蒙老区,驻扎在一个很穷的村子里。我又饿又困,连续的长途奔波使我患上了严重的感冒。躺在床上,我全身冰冷,一边打哆嗦,一边诅咒着这可恶的天气。好客的老乡为我送来了火盆。不一会儿,一股久违了的香味袅袅地升腾起来,小小的破屋里充满了诱人的味道。老乡大娘端来了一大碗红薯粥。她轻轻地扶起我,用小勺悉心地喂着我,说:"娃儿,喝点红薯粥,驱驱寒,这红薯粥还能治感冒,喝了也能长力气。"刹那间,奶奶和母亲的话一下子清晰起来了。在微弱的灯光下,大娘的脸色很慈祥,她细心地呵护着我瘦弱的身躯。我大口大口地嚼着这久违了的红薯粥,虚弱的体内涌起了浓浓的暖意。那一刻,我明白了感动是什么?粮食又是蕴含着怎样一种朴素真切的感激?我眼睛亮起来了。

  我事后才知道,大娘家里比我们想象得还要穷。当时她对我们班长说,家里没有鸡蛋没有白面,她只能从地窖里拿出了红薯,切成小片,熬着红薯粥,替我酿造出甘甜的食粮。她有着一颗比金子还珍贵的爱心,驱散着我身上的寒气,医治我体内的病毒。而且,我还知道,那天晚上,她最小的儿子也病倒在床上,她却抱着我,呵护着我,照料着我,这种人格的光辉,深深地温暖着我冰凉的胸窝。

  面对大娘和那碗热呼呼香甜甜的红薯粥,我对母亲善良的母亲生出了许多许多愧疚和自责。"娃儿,路上带着饿不着还解渴",母亲朴素自然的话里孕育着很多深刻的哲理,它就像一面战鼓,每一声每一句都敲着我成长进步。这对我来说,所有关于粮食的故事,唯有母亲的故事最动人,唯有红薯粥里的主题最鲜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