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这是一条路,一条曲折蜿蜒、布满荆棘的坎坷之路;
这是一条路,一条燃烧激情、充满生机的希望之路。
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一座具有50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煤矿,凝聚着几代煤矿工人的睿智和胆略、拼搏和奋斗、自强和自立、开拓和创新精神,在经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改制阵痛后,通过科技转型、安全转型、环境转型,谱写出了新的历史篇章。
科技转型走出新天地
走进鑫珠春公司制砖一厂,迎面墙上的几行大字吸引了记者:“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几行字看似普通,却凝聚着鑫珠春人勇于探索创新、敢于改变历史的决心和信心。鑫珠春公司的前身是焦作矿务局朱村矿,有着50多年建矿史,是焦作矿务局第一大矿。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煤炭产量锐减,加上煤炭市场持续低迷,该矿400余名工人下岗待业,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企业濒临破产。
2003年12月28日,鑫珠春公司在广大工人的热切期盼中正式挂牌成立。2008年12月5日,鑫珠春公司抓住河南煤化集团战略重组的历史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又一次站在了企业发展的新起点上。目前,鑫珠春公司已形成了以煤炭生产为主,煤炭加工、建筑安装、制砖、木场、铸造、机修、轴件、矸砖为辅的“双轮驱动、同步发展”的经营格局。
安全转型迈出新步伐
45岁的许红旗是鑫珠春公司运输区皮带队的工人,1990年到公司上班。提起安全,他深有感触:“我刚来时,矿上到处灰蒙蒙的,井下的道路坑洼不平,墙上的电缆很不规范。现在,主道路铺上了地板砖,电缆整整齐齐,每次下井就像旅游一样!”
的确,对于煤矿来说,安全是生存之本。因此,鑫珠春公司始终把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特别是这几年,该公司先后开展了“抓基层、打基础”的“双基”建设和质量标准化工作,大力推广“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安全两述法”,一想、二察、三提醒“岗位安全分析法”,创建“转变干部作风,规范员工行为”示范矿井和创建标杆矿井活动,定期开展安全检查、质量评比、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井口送温暖等活动。几年来,该公司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对井下轨道、机电设备等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提高了矿井抗风险能力,连年荣获河南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环境转型造就新家园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近几年来,鑫珠春公司一直把打造绿色矿区、营造和谐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对矿区的环境进行亮化和美化,修建街心花园7个,种植草坪2000多平方米,种植小叶女贞、雪松、梧桐、广玉兰5000余棵,厂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
在井下,为了打造绿色开采,鑫珠春公司实施了膏体充填项目。这个项目从2007年开始施工,2008年5月完成厂房和设备安装,并进行井下试充填成功,到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膏体充填项目,不仅使大量的呆滞煤炭资源得到了重新利用、延长了矿井的服务年限,而且实现了鑫珠春人多年的梦想、追求和期待。正像公司倡导的那样——
创新持续发展思路,
承载绿色开采梦想;
充填科学开采空白,
打造现代文明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