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绿色革命引领科学发展
鑫珠春:五十载风雨创业歌
图片新闻
鑫珠春人爱算账
三代矿工喜看变迁
鑫珠春公司党建工作
与生产经营水乳交融
谢延信:本色依旧
谢延信精神在这里发扬光大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1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革命引领科学发展
—— 探寻鑫珠春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之路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王 言

  传统煤企如何从资源枯竭的困局中突围?

  濒临破产的企业靠什么挽狂澜于既倒、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科技创新!

  走进有着50年辉煌历史的河南煤化焦煤集团鑫珠村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膏体充填、余热利用、前进式采煤法……一个个被鑫珠春干部工人随口道来的名词冲击着记者的耳膜,一个个关于绿色革命引导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故事“刺激”着记者的神经。

  一探究竟!绿色革命,不简单!

  在企业工作了20年的员工王巧玲对企业历史性的转折记忆犹新。2002年12月,鑫珠春公司的前身朱村矿因资源枯竭而破产,4000多人的大矿,原煤年产量只有27.2万吨。

  生死存亡,摆在鑫珠春人面前的是一道无法回避的选择题。

  群策群力,克难攻坚。如何把原来无法开采的村庄下、铁路下、水下原煤解放出来,寻找出一个既能最大限度把国家有限宝贵资源挖掘出来、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又不破坏井上建筑物和环境的绿色采煤技术?

  向井下充填由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制成的膏状物体来置换原煤,不仅可以解放储量,还可以解决煤层底板突水问题。几经研究论证,《村庄下与承压水上膏体充填开采》项目研究开发被摆上日程。

  投资要几千万元,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干,风险很大,但还有一线希望;不干,没有风险,但一点希望也没有。

  用1%的希望,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键时刻,鑫珠春人表现出了破釜沉舟的魄力。

  校企联合,技术攻关,2008年7月底,首次膏体充填成功。这项新技术引发了一场采煤方式大变革,对焦作矿区乃至整个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仅鑫珠春公司就可解放井下煤炭资源300余万吨,延长矿井服务年限10年。该公司膏体充填站站长柴伶瑞告诉记者,现在,鑫珠春公司每天可向井下充填膏体600多立方米,置换原煤1000多吨。截至目前,鑫珠春公司已向井下充填膏体25万立方米,置换原煤40多万吨。

  绿色开采让企业起死回生,也将企业引向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

  过去被视为废弃物的煤矸石不仅可以作为膏体充填的原料,而且还可以用它和粉煤灰为原料制成新型建筑材料——多孔砖。而制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又被尝到循环经济甜头的鑫珠春人利用起来。工人们自豪地告诉记者,每年的4月到10月,不用烧锅炉公司也有充足的热水用,全靠一项“余热利用”新技术。原来,企业自主研发并建成了“煤矸石隧道窑余热利用锅炉”系统。在隧道窑冷却段窑顶部直接安装锅炉,利用锅炉收集矸砖烧结余热的辐射热能,替代锅炉燃料。这样,既节省了煤、电等资源,又避免了烧锅炉产生的废渣、废气污染环境,仅此一项每年可为企业节约200余万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使鑫珠春走上一条持续绿色循环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也给传统煤企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