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龙卿
天气逐渐寒冷,我市各大医院因中风前来救治的患者较平时多了不少。昨日,记者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区采访,看到医护人员都在忙碌中,记者找到了刚从孟州会诊回来的神经内科二区主任李志平,李志平让记者稍候,她要先处理一个病人的病情。过了一会,李志平才抽出时间接受记者的采访。
李志平介绍说,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患脑血管病的人比较多。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常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和偏瘫为主要表现,老百姓也称之为中风。
脑血管病按其进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我们通常所说的脑血管病,一般指的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也易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11月14日,他们就接治了一名76岁的患者王克强。患者来时,四肢软瘫,神志模糊,经诊断是基地动脉尖综合征、脑干梗塞,十分危急。他们果断采取颅内动脉狭窄急诊球囊扩张并支架成形术,使老人转危为安,目前生命体征稳定,一侧肢体能够活动。
“脑血管病多见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人,过度疲劳和情绪剧烈波动时尤为多见,因此,有效地治疗和控制高血压,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与疲劳,是预防脑血管病的主要环节。但是气候的变化也是诱发脑血管病不可忽视的因素。据调查,约有一半以上的病人,发生在秋末冬初气候骤变的时候。”李志平说。
脑血管病虽然起病急骤,但很多病人,在发病前1~2天或前几小时,都有一些早期信号,医学上称为“中风先兆”。如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面、舌、唇或肢体麻木。意识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脑血管病发病较急,病情凶险,一经发病重则常死于顷刻, 轻者经抢救虽可脱险,但常遗留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及肢体瘫痪等后遗症,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预防脑血管病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时如能及时识别,并进行积极有效治疗,能使病人转危为安。
那么,如何预防脑血管病呢?李志平介绍了几种方法:一是首先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二要注意节制饮食,做到有规律、有限度、有范围。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三是生活有节律,劳逸应适度。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四要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排便时用力过猛,可使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脑血管病。五要定期复查。3~6个月建议对脑血管进行一次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