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觉新闻 上一版3
农民“发明家”的尴尬
“四大动因”:十六年红旗不倒
上亿元打造民生水利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大动因”:十六年红旗不倒
——沁阳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调查报告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杨仕智

  用全国水利战线上的一面红旗来形容沁阳市一点都不为过。初冬时节,记者来到沁阳,真切地感受到这个“水利标兵”的八面威风。

  十几年来,该市坚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以省“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为动力,以节水灌溉、人畜饮水、防洪除涝、灌区配套、水土保持等工程为重点,加大投入上规模,精益求精出精品,连年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建设连续16年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荣获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市称号。

  十几年来,该市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近6亿元,农田旱涝保收面积由26.4万亩增加到33.8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6万亩,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建管新格局。

  如今,该市水利设施完好率在98%以上,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42.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3%,地埋管道、微灌、防渗渠道等各种形式的节水工程覆盖面积达到26万亩,年节水5000多万立方米,全市基本实现了河灌区渠道硬化,井灌区、贫水区地埋管道化,高效农业示范区、经济林果园区喷灌、微灌的农业节水灌溉格局。

  沁阳市水利建设工作缘何连续16年红旗不倒?在大量调查采访后记者发现:主要有四大动因。

  动因一:

  把“生命线”抓在手、不松手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16年来,沁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水利建设作为本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抓在手、不松手。

  沁阳市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水利、农业、林业、发改委、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水利建设指挥部,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各乡镇也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水利建设任务落实到位。该市实行了市级领导分包乡镇和指挥部成员分包重点水利工程的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水利建设和工程管理的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每年冬春水利建设的关键时期,由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牵头,从水利、农业、财政、林业等部门抽调专人,成立冬春水利建设督导组,强化对水利建设的督导检查。

  该市每年都要召开全市农田水利建设专题会议,进行广泛发动,下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意见》,确定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同时,通过会议、电视、宣传车、板报等各种形式,加强水利建设重要性、水利建设先进典型的宣传,在全市干群中树立“发展不息、治水不止”的观念,调动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大兴水利的积极性。

  市政府与各乡镇、指挥部与各成员单位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水利建设任务层层分解,确保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每年对水利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实行奖罚激励、以奖代补,对投入较大的水利工程按比例给予资金补助,激发全市上下大搞水利建设的热情。

  动因二:

  多策并举,破解没钱办水利难题

  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来支持。近年来,该市创新思路,勇于实践,探索出了一条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自愿投入为基础、社会其他经济组织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水利建设的新路子。

  该市大幅度增加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设立了县乡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专项预算。市财政每年投入额度不低于200万元,乡镇财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额度不得低于50万元,办事处不得低于20万元。

  自筹资金办水利是当前水利建设中最难突破的瓶颈。该市解放思想,打破常规,不等不靠,按照“谁建设、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积极拓展水利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兴办民营水利,确保了全市各项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去年以来,该市通过BT模式筹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沁北产业集聚区工业供水工程资金6100余万元。

  围绕全市农田水利发展规划,该市以重大专项资金为平台,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合作、水利管理,使涉水资金相对集中使用,项目统筹安排,有效解决了农田水利资金投入不足、管理分散、效率不高的问题。去年以来,该市先后利用农业节水灌溉等项目资金集中联片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改善除涝面积8.5万亩。

  该市积极推进“水银合作”,成立市水投公司,由市财政进行担保,争取银行信贷投放,解决水利项目建设资金难题。去年,该市在农发行贷款1261万元支持逍遥水库配套工程建设。

  该市还制定完善了水利建设优惠政策,对群众自筹资金建设的地埋管道、硬化渠道分别补助材料费的30%;打配井每眼补助资金3000元;对大型机械清淤工程,市财政按每个台班费1200元予以补助。

  动因三:

  强力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北蓄、中截、南补、节水”是沁阳市治水的八字方针。北部山丘区,以水土保持和节水工程为主,大搞蓄水工程;中部通过兴建引水工程,充分利用过境水;南部贫水区注重引水补源;全面搞好节水工程。

  在农田节水工程建设上,该市坚持水田林路电综合治理,集中成片规划开发建设,并突出抓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累计发展改善节水灌溉面积26万亩。

  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上,该市累计投入资金1.38亿元,其中利用BT模式融资5500万元,解决了全市329个行政村38.2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在全省108个县市中率先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提前3年实现了焦作市政府制定的“让人民群众彻底告别吃水难,吃上放心水、安全水”的目标,彻底解决了全市农民饮用高氟、苦咸、污染等水质问题。

  在防洪除涝工程建设上,该市投资近4000万元对八一、高圪塔、逍遥三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同时,根据防汛需要,集中开展了骨干排涝河道开挖治理和低洼易涝区整治。在工程建设上,采取机械和人工开挖相结合、专业承包和乡镇群众自建相结合的办法,确保了全市防洪除涝工程建设的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在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上,该市坚持治山与治水相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水资源。尤其在太行山前万亩坡地整治过程中,通过打深水井、建蓄水池、敷设节水管道,为当地群众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水土保持治理区、农户科技培训中心等功能区已基本形成,水土流失防治与保护、科研示范、推广服务、休闲观光功能全面得到提升。今年,紫陵水保科技示范园区被命名为“河南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动因四:

  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水利工程建设是基础,科学管理是关键。近年来,该市着力推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推动工程水利、粗放水利向资源水利、效益水利转变,使“福利水”、“大锅水”向“商品水”、“市场水”转变。

  在确保工程建好上下工夫。在水利基本建设中,该市既注重上规模、上水平、成方连片、综合治理,还注重高标准、高质量,强化工程质量管理措施的具体落实。在工程建设中,坚持质量第一,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审计制和竣工验收制等五项制度,严把设计关、建设质量关和工程验收关,确保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在确保工程管好上下工夫。为克服“只建不管”或“重建轻管”倾向,提高工程完好率,该市对所有建成的水利工程落实管护制度、管护人员和奖罚办法,努力延长工程使用寿命,走永续利用之路。针对灌区农民重建轻管、灌溉效益低等问题,指导农民以村组为单位选举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实行有偿用水,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目前,全市13个乡镇(办事处)均成立了水利服务体系,共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38家,灌溉面积8万余亩,灌区亩次灌溉用水由过去的200m3下降到现在的120m3,节水率达40%,灌溉周期由过去的15~20天缩短到8~10天。同时,加大了依法行政力度,完善了行政执法组织,使各类水利设施得到了有效管护。

  在确保工程用好上下工夫。针对多数民营水利投资者没有专业知识、缺乏建设经验的实际,该市水利部门无偿提供技术支持,从项目的选定、审批、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服务,大大促进了民营水利的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截至目前,沁阳市329个行政村38.29万人全部喝上了安全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在全省108个县市中率先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 沁 水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