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前不久,一名104岁的老太太因肺部感染和心衰导致呼吸困难,被家人紧急送往市第五人民医院内三科抢救。在该科医生的精心抢救下,老人转危为安,病愈出院。而这样成功救治高龄患者,在该科并非个例。
据该科一份住院记录显示,该科收治的患者中,老年患者几乎占到了三分之二,救治成功率达到了95%。
该科主任杨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名医生急匆匆赶来汇报,一名老年危重患者病情发生了变化,情况危急。闻讯后,杨静就立刻中断采访前去抢救病人。事后记者才得知,被抢救的患者是一名95岁的老先生,多脏器已衰竭,被家人送来时,老人呼吸十分困难。为了抢救这个病人,杨静已经5天没有回家了,而该科护士长宋莉娟在参与抢救这名患者期间,她的孩子高烧达40℃,可是她仍坚守在岗位上。她说,抢救病人,一分一秒事关生死,而孩子还有自己的家人在照顾。
杨静告诉记者,一名医学专家在讲座中说道,他对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之所以那么高,一方面是自己的医术达到一定层次,另一方面就是自己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于这一点,该科的医生深有体会,并且都按照这一条经验去执行。
除了能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外,该科医生的医术也相当精湛,79岁的冯大爷对此感受很深。今年10月份,他被一辆摩托车碰倒,当时被扶起后并没有感觉到那里不舒服,可是几天后,他咳得十分厉害,就到一家医院进行治疗。然而,这家医院的医生接诊后按气管炎对其进行治疗,冯大爷经过治疗后病情却越来越严重。于是,冯大爷慕名来到该科求治。经该科医生检查后发现,冯大爷被摩托车撞断了肋骨,扎破了肺部,在胸腔内产生了5000毫升积血所致。经过一段时间的对症治疗,冯大爷病愈出院。
不仅如此,对于疑难杂症,该科不轻言放弃、勇于钻研、敢于突破。今年10月份,一名老人在该院体检时,发现自己心肌酶升高,就到该科进行诊治。经了解,这名患者患有糖尿病,并服用过一种他汀类药物,而这种药物容易引起心肌酶升高。两天后,治疗竟没有效果。杨静得知后向省大医院专家求助,但他们仍认为,这名患者的心肌酶升高是由他汀类药物引起的。不过,杨静仍感觉到病情并非那么简单。于是,她立即停止用原来的治疗方案。随后,她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终于诊断出患者的病为心肌酶升高表现出的甲状腺功能性减退,这个病例相当罕见。经过正确治疗,这名患者终于治愈出院。
让患者感动的不仅仅是该科医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还有该科护士的精心护理。由于老年患者不能吃生冷食物,该科专门添置了微波炉,方便患者及家属加热饭菜;每天早晚,护士会给患者送去开水,协助患者进行洗漱。同时,该科护士还很注重与患者进行沟通,一旦发现患者有心事,就会想尽办法了解情况,然后悄悄帮患者处理难题,很多患者事后知道实情后,被护士们的真诚感动地掉眼泪。
该院一名领导在接受采访时赞叹地说:“内三科成立还不到3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在群众中赢得如此好的口碑,真是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