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刘正文)走进新区芦堡的新型农村社区,让人眼前一亮:洁净的大道,花园式的院落,健身广场、医疗服务、幼儿教育一应俱全。据悉,像芦堡这样的新型农村社区目前新区在建的有5个,分别为仇化庄、永兴屯、秦屯、和屯。据悉,新区将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力争完成新区核心区23个行政村改造。通过对这23个行政村庄的改造,实现由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以农为主向以从事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转变,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利益,最大限度地改善民生,使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新区作为我市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协调发展的先导区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如何破解工业化过程中农民的安置难题,新区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农民得实惠、城市出形象、政府零收益”为原则,创造性地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村为主、群众自愿,规划先行、合理布局、集约用地,社区建设和旧村拆迁挂钩、签订旧村房屋拆迁补偿协议在先,可先建后拆或先拆后建,也可拆迁和建设同步进行,坚持人均“两个一分地”……一系列规范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原则,让农民吃了定心丸。
新区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创造性地实行了政府主导型、村民自建型、村企联建型三种模式。政府主导型由新区建设开发公司进行融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在满足村民生产生活安置需要的前提下,用剩余房屋出售收益或旧村土地出让收益还贷。村民自建型由村集体利用自有资金建设,也可组织村民出资或由新区土地收储中心预征村集体土地,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新区开发建设公司帮助完善国有建设用地手续。村企联建型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自愿的原则,鼓励开发商介入农村改造,实现村民和开发商利益共赢。
为打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瓶颈,新区采取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建立土地收益专用账户,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和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根据规模档次、建设标准及完成时限,给予资金奖励扶持。
为达到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让农民享受到高质量生活的目的,新区坚持配套建设、集约服务的原则,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中,同步配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健身广场以及其他便民服务设施,满足群众的公益性服务需求。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新区重点规划建设了一批三产服务区,通过加快土地流转,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加强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在搞好社会保障特别是重点解决好村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的同时,引导农民从工、从商,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