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104人进行一项调查显示,84.2%的人确认,身边年轻人的“面子消费”现象普遍。受访者中,“70后”占31.5%,“80后”占44.0%。
“哥买的不是纸袋,而是面子”
记者在一家著名购物网站看到,各种名牌包装袋、配件应有尽有,涵盖了爱马仕、卡地亚、普拉达等一线品牌,价格在2~200元。在一家号称出售“奢侈品专柜纸袋”的网店,中小号纸袋全新的要100元,八成新的要30元,但都已没货。一些经营高仿品的店铺,也在搭售高仿纸袋,这种组合很受买家欢迎。
网友“怦怦和皮皮”说:“哥买的不是纸袋,而是身份、心情和面子。”
如今,“面子消费”、超前消费在不少年轻人中已经司空见惯。国内某汽车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80后”正在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新生力量。半数左右“90后”、“80后”在30岁之前已买车或计划买车。
对于“面子消费”,调查中,48.4%的人表示“鄙视”;39.9%的人表示“同情”;36.5%的人感觉“愤慨”;30.3%的人表示“无所谓”;5.1%的人表示“认同”。
72.2%的人认为“面子消费”是因为社会盲目崇富
为什么青年喜欢“面子消费”?调查中,72.2%的人认为是“社会盲目崇富、炫富”;59.2%的人认为是“拜金主义影响”,58.4%的人认为“我国文化传统就是‘好面子’”。
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教授指出,一些青年喜欢面子消费、超前消费,是跟从小没得到尊重有关。他们想找出一种最简洁的方式,让别人尊重他。现在社会的评价标准太单一,给青年的一个误导是要彰显自己,只能依靠物质。他们就通过消费的方式,比如买名牌,来感受到体面和别人认可,同时填补空虚。商家的炒作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利用人性的弱点大发其财。
不能让“面子”绑架了生活
青年“面子消费”过度会带来什么影响?76.7%的人认为会“形成攀比之风,降低社会幸福感”;69.1%的人认为会造成“透支消费,不利于自身未来发展”;58.0%的人指出会“造成社会浪费”。
有学者认为,“面子消费”不完全是坏现象,但要有一个分寸把握,适度消费是有必要的,最重要的还是人的精神层面和心理的成长。大家要建立“自觉”,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买这个东西。
“不能让‘面子’绑架了生活!”江西某高校工作人员、“80后”韦玮说。苏轼曾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些人衣着朴素却一样自信满满,因为真正的面子要靠自己的才学和道德赢得。表面的荣耀和身份,统统都是浮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