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产业集聚释放“乘数效应”
兑 粮
图片新闻
焦作制动器技术升级脱胎换骨
土地流转“转”出好日子
合作的力量
农民打工不出村 种田顾家又挣钱
一把火烧出的国内知名品牌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土地流转“转”出好日子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麻 酩

  “俺的5亩地在2008年农机合作社成立初就流转了,每年每亩能得到500公斤小麦,在合作社里干活每月还有800多元的工资。同样是种田,这一年光我自己少说也能挣1万多元!”博爱县金城乡南庄村村民程小春高兴地告诉记者。

  11月24日下午,记者随我市新闻战线“百名记者走基层”采访团到博爱县金城农机专业合作社采访时,恰逢今年新姜丰收。站在田地里放眼望去,一筐筐刚出土的新姜煞是喜人。记者忍不住蹲下来,跟着村民们学起了怎么出姜。为什么一棵姜上下颜色深浅不同呢?程小春告诉记者,从地里刨出来的姜分为新姜和老姜,上面浅黄色的是新姜,一般作为来年的种子储存;下面深黄色的是老姜,一般用来出售。

  “这里种的全是清化姜,不仅块大、丝细、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味道鲜、香辣宜口。”见到记者对姜感兴趣,程小春给记者说起了清化姜的好处。

  今年48岁的程小春在博爱县金城农机合作社打工已经3年,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剩下小儿子和丈夫去外地打工了,自己守着田地,拿着双工资,日子别提过得有多美。

  通过土地流转收取租金,还可以在合作社里打工挣钱,在南庄村像程小春这样拿“双工资”的农户不在少数。如今,博爱县金城农机专业合作社越来越强大,南庄村村民的腰包也慢慢鼓了起来。“现在,村里又出去100多人打工,剩下100多个半劳力在合作社工作,彻底改变了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博爱县金城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永利说。

  土地流转不仅转“活”了农民的土地,也“转”出了农民的好日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