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许伟涛、詹长松)今年年初以来,利用产业集聚区连片厂房多的现实条件,结合我国鼓励发展太阳能产业的优惠政策,博爱县产业集聚区成功招商引资,促成江苏振发太阳能公司利用近30万平方米屋顶空间资源,实施10兆瓦光伏屋顶电站项目,开了我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先河,仅此一项可节约用地500余亩,为缓解企业用地难提供了有益借鉴。
这只是博爱县产业集聚区秉承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这一原则,不断创新机制,实现集聚区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该产业集聚区累计入驻企业98家,1~10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同比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亿元、利税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39%;吸纳就业2万人,同比增长32.2%。
博爱县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严把产业布局、投资强度和环保审批关,在全力推进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的基础上,把新入驻企业必须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作为硬性规定,着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始终坚持产城互动,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落实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县党政联席会议等机制,创优服务发展环境。近年来,该县先后投资15亿元,建成道路53公里,搭建起“五纵七横”发展框架;建成6座变电站,主变电站容量达15.7万千伏安;敷设供水管网21公里、污水管网30公里,架设供电主干网26公里;区内道路、水、电、气等都与城区实现了互联互通,产城一体的框架基本形成,具备了承接大产业转移和中小企业入驻的基本条件。
毋庸置疑,产业集聚区建设恰如筑巢引凤、招鸟入林,但如何充分调动全县及各乡镇的招商引资积极性,切实增强产业集聚区内工业项目占地乡镇村的服务意识,着力解决工业项目入驻难题呢?“异地共建,利益共享”,这是博爱县开出的一剂妙方。据了解,博爱县抱着县财政少一点收入,乡镇村多一点实惠的思想,顶着财力紧张的压力,实施了利益共享政策,即按照产业布局规划,县、乡在引进项目中需要在产业集聚区内摆放的,由引资方、项目所在乡镇和项目占地村街按照7∶2∶1的比例分享企业税收地方留成部分,让广大群众共享项目建设的成果。这一政策调动了各乡镇的招商积极性,从根本上破解了项目入驻难题。今年投资36亿元、占地1000余亩的莱恩公司钢帘线项目,从项目落地到开工建设仅用了20多天时间;投资1.6亿元、占地80亩的金鑫公司年产10万吨不定型耐火材料项目,从项目落地到开工建设仅用了一周时间。今年年初以来,已有6个乡镇为博爱县产业集聚区引进项目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