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 : 我们很有兴趣弄懂自己,但又不想不留情面地拆穿自己,所以我们没事做做心理测验、翻翻星座分析,无杀伤力的轻轻碰一碰自己的内心。如果真要全面地拆穿自己,那太狼狈、太难堪了。
@任志强:过去许多人曾担心微博会被官方关闭。今天已有了大量的官方微博。从不理解、看不起、怀疑、反对到建立官方微博,这是一种进步。如果通过微博能建立民与官的监督、联系、信息公开,不是比围追堵截上访更好吗?只要官方微博不是个摆设,这里将是民主竞争的开始。
@姚晨 : 知道吗?每个人都会遇上孤独的小雨滴,有时候是孤单,有时候是难题,谁都有笨手笨脚的日子。
@几米童话集 : 暗恋撑到了最后,都变成了自恋。那个对象只不过是一个躯壳,灵魂其实是我们自己塑造出的神。明白这件事之后我突然一阵失落。原来我害怕的,根本不是你从未喜欢我,而是总有一天,我也会不再喜欢你。
@胡锡进:问一位离开体制到民营公司做高管的朋友,回头看体制,什么感受?他说:体制内问题重重,但“很多人有理想”,“有为国家服务的幸福感”,“有最后的尊严”,“领导其实不能把你怎么样”。而在民企,命运完全取决于老板对你的态度,没有守护尊严的底线,而且“只是挣钱”,“没劲”。他的话让我意外。
@张泉灵:近来在讨论地铁和公交是否超载,查了下国家标准地铁车厢每平方米核载6人,超员最大载量9人。摆了下,发现9人塞进一平方米还挺不容易的。诸位的经验,上下班高峰时到底一平方米能塞多少人?同事说,悲哀的是,挤得关不上门时,有人从后面推我一把,踹我一脚,好让门关上,我还内心投去感激一瞥,可万一呢。
@浙江大学胡晓云:今日的大学,真的是很有意思的。当老师的不愿意多上课。因为上课不仅辛苦,而且得不到学校的尊重和肯定。现如今,学校只尊重学位、课题、论文,不尊重教书育人。对大学教师的评价不是教书育人,作为大学教师不愿意教书育人,最后倒霉的,当然是如今的大学生了。
(均来自新浪微博,部分语言为网络用语,不符合语言文字规范,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