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快淋漓的
愤青批判书
□忘情风君
“愤青”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一大现象。“愤青”的言行往往带有强烈的非理性色彩和情感偏见,并且容不得反对意见,动辄将不与自己一条心的人斥为“汉奸”,加以激烈的谩骂和人身攻击。这已经是病态行为,急需有人对此进行一次全面剖析。因此,当看到廖保平这本《打捞中国愤青》时,我在第一时间购买。
书中,作者一上来便指出,如今活跃在互联网上的中国“愤青”,已经脱离了欧美“愤怒青年”的传统定义,不再是标榜人道主义的社会进步力量,而是病态民族主义者的化身。作者以理性的视角和高度的洞察力,揭穿了“愤青”披在自己身上的“爱国”外衣,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群体缺乏理性,感情过剩;擅用精神胜利法,自我欺骗;盲目狂信,以偏激为骨气,以鲁莽为血性。读来真是令人感到痛快淋漓。
当然,作者批判愤青,并非否认爱国,而是提醒那些盲目的爱国者,应该先弄清楚爱什么,如何爱。
作者花大力气揭示愤青的真面目,不是要和其打嘴仗,或是圈出一撮人对其口诛笔伐,而是有感于其“看似爱国,实为误国”的行为而希望能够劝其迷途知返。这也是本书名为《打捞中国愤青》的原因。
其实,读完全书,我对作者的一些观点也有不同意见,比如道家思想是否就是愚民,比如普世价值是否就等同于西方价值观,比如说美国到底是民主国家还是“美帝”,比如说愤青是否只对外不对内,这些都是可以引发思辨的问题。但是,对这些问题的争论,应该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之上的,而不是用狭隘的视点和肮脏的谩骂来进行。与作者争论的那些愤青们,如果哪一天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一点,而学会“以理服人”,那么即使观点不同,想必作者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
(《打捞中国愤青》,作者:廖保平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