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俊杰、薛珉)“黄瓜在这个阶段,应该注意授粉、打叉、去除雄花等,去除雄花很重要,如果这个花不去除的话,一旦雄花落到叶片上就会形成灰霉病;另外要注意保持大棚里的温度,每天早上7点左右把帘子卷起来,透气;晚上5点左右再把帘子放下来,保暖。”11月28日,在北郭乡燕翔蔬菜专业合作社,笔者见到了正在给社员讲解黄瓜种植要领的桑景兴。
50岁的桑景兴中等个头,瘦瘦的体型,朴实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桑师傅是寿光人,寿光蔬菜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大规模集体种植蔬菜,寿光大棚是从1982年左右开始流行起来,桑景兴当时就看到了巨大的商机,1984年就开始自己摸索,探索蔬菜种植技术,对种植寿光大棚蔬菜很有一手。至今他种菜已经有30多余年,当技术员也有20来年,在来武陟之前是在孟州呆了5年,帮助农户种植黄瓜、苦瓜。
去年6月份,该蔬菜专业合作社以6万元的高薪聘请桑景兴来指导种植寿光蔬菜,从最初的建棚、育苗到定植、施肥,桑师傅一一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讲解。
作为一名温棚蔬菜种植新技术的农民技术员,桑师傅的任务是:让新建棚农户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技术,达到当年建棚,当年见效的目的。桑师傅肩负起自己的职责,每天起早贪黑,不辞辛劳,行走在各个温室大棚之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掌握的操作要领,现身说法,指导培训,为社员提供技术方面的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桑师傅在建棚、种菜方面的水平是一流的,他每个星期都会给合作社的社员开一次例会,给大棚户讲解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平时需要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每次他都是进棚给社员现场指导,对工作非常认真,待人也很诚恳。”燕翔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社长田希望这样说道,“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天突然刮起了大风,桑师傅为了不让大棚受到大风影响,立即通知社员们赶到合作社,一直忙到深夜两三点钟,桑师傅不顾恶劣天气带领大家整理草苫,最终使社员们避免了损失,俺们都打心眼里佩服桑师傅。”
据了解,在桑景兴担任西余会党员创业示范基地的技术员以来,他从山东寿光引进黄瓜套种苦瓜的新技术,经他指导的温棚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每个大棚占地4亩,其中生产面积1.8亩,黄瓜加上苦瓜一个大棚年收入达8万余元,年产量6万斤左右,合作社年产量5000吨以上,年产值可达2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