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军
台上,怀梆剧《跑桃园》唱得激越高亢;台下,数百村民听得如醉如痴。12月9日下午,市群众艺术馆送戏下乡,沁阳市山王庄镇万南村像过节一样热闹。
舞台设在村里汤帝庙内,双腿患病坐着轮椅的84岁老戏迷刘福勇抢占了头一排的位置,他说:“早上听乡亲们说在这里演戏,俺吃过晌午饭就赶来了。”为了让瘫痪的老伴儿过一把戏瘾,63岁的张玉珍骑三轮车把老伴儿裴平原拉到了现场。裴平原高兴地说:“市里组织送戏下乡,这样的好机会我可不能错过。”
市群艺馆组织的20余名演员和演出设备当天清早就到了万南村,与以往送戏下乡不同的是,演员们并未立即搭台准备,而是分为舞蹈、声乐、美术等4个小组,分赴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和学校,有针对性地对当地村民和小学生进行培训。
“以往送文化下乡,一阵锣鼓喧天、几番欢声笑语后,演出队就风一样地走了。虽说丰富了农民朋友的精神生活,但总给人蜻蜓点水的感觉。”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王波告诉记者,这次,他们组织文艺界的人士对万南村的男女老少进行艺术培训,变“送文化”为“种文化”,通过城乡文化互动,培育能在农村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农村文化人才。
13时30分,演出在艺术培训结束后拉开了帷幕。舞蹈、相声、快板、戏曲联唱……节目丰富多彩,尤其是演员们用当地方言表演快板和戏曲联唱,村民们看懂了,也听懂了,喝彩声此起彼伏。
“大妹子,冷吧?赶快把大衣披上。”80岁的村民张会法关切地对刚表演完舞蹈的演员们说。这支舞蹈队的演员平均年龄55岁,经常参加送戏下乡活动。“夏天还好,冬天演出的确很受罪,因为服装很单薄,还露着胳膊。”今年65岁的舞蹈队队员李爱香对记者说,“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只要村民们喜欢,我们就打心眼儿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