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放:11月23日,本报刊发上篇《作用企业的解决方案》(一),主要内容是解决链条之一:资产通良。解决链条之二:“发酵”信贷。
11月30日,本报刊发上篇《作用企业的解决方案》(二),主要内容是解决链条之三:资本担保。解决链条之四:政府PE。
12月7日,本报刊发上篇《作用企业的解决方案》(三),主要内容是解决链条之五:政府营商。解决链条之六:政企利改。
12月14日,本报刊发中篇《公共经济的解决方案》(一),主要内容是解决链条之一:思想革命。解决链条之二:市场主体。
中篇:公共经济的解决方案(二)
解决链条之三:运行规则
焦作财政在积极地实践科学的融资思维,在积极地打造科学的市场主体的同时,还给融资和举债戴上了两个“笼头”,即政府债务预算和政府投融资预算。
这让记者第一直觉上有些不解,便与焦作市财政局局长申相臣有了一番对话。
《新理财》:你积极推动债务融资,为何又加以限制?
申相臣:科学融资、良性融资、可持续融资、绩效融资,这些理论上都好讲,你怎么操作?我们一定要建立一种科学的举债机制,一定要建立一套科学民主绩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我们把这些债务纳入到债务预算里,当时全国都很少这样做的。我们2004年就开始搞债务预算,现在越来越科学。你如何来确保融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问题?我们不可能单靠人去制约,而是要靠制度、靠机制、靠程序来制约,这就是我们制定了一整套政府令和政府文件的管理办法。每一个单位,教育上、卫生上每年举债都要按照规定,你是一个社会公益事业,你花不了的时候不可能把预算给分了。不仅是政府的举债,包括我们一些间接的政府债务都要纳入到预算管理中。有些是财政直接还的,即使你是学校、医院或者是其他公益事业单位,你说你还债,我们还得看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你这个项目是干什么的?能力就是效益。
《新理财》: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效益、没有偿还能力的话,在债务预算上就不安排。
申相臣:不列入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就没有办法举债,量力而行强制约束。比如说你这个医院要买磁共振,焦作市300多万人口,磁共振好多台利用率很低,你再买了效益会好吗?
《新理财》:在列入预算的时候对项目和融资就有评判?
申相臣:每一个项目我们都要经过论证。
《新理财》:财政有这个专业的力量吗?
申相臣:财政没有,我们可以“借脑”,这些专家可不都是焦作的专家,有郑州的、北京的、上海的,有全国许多地方甚至包括世行、亚行的一些专家。
《新理财》:也就是债务融资的项目列入预算之前,你请了第三方的专业人士来进行评价。
申相臣:是的。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城市公安交通的管理,搞电子警察,说实话这是对老百姓很好的事情。原来一个预算说是8000万元,加上其他的大概一个亿。可是财政又拿不出这么多钱,肯定得举债。举债多少合适呢?我们就从专家库把北京清华大学的李教授请来,他是专门搞这类项目的,他把公安部的专家也请来了,一论证,不到5000万元。后来效果也一模一样。举债的专家论证这个环节能省好多钱。
《新理财》:他们不会贿赂专家吗?
申相臣:我们找谁是专家库随机抽样,谁也不知道。同时,邀请社会公众参加,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有形运作,全程录像,公开透明,效果很好。
如果说债务预算管理偏重债务,则投融资预算偏重融资。2009年,焦作财政亲自组建投资集团。次年,焦作开始试行投融资预算改革,开了全国投融资预算编制先河。
这两套游戏规则以有形之手作用着投资集团的无形之手。焦作市投资集团旗下的城建投资公司总经理陈海蔚深有感触地说:“这两本预算对我们来讲真的是一种帮助,因为国内建投或者城投这种企业有很多很盲目,有的能借多少就借多少。有了这两本预算以后,我们都已经融入到财政这个链条里面了,从资金、借款到用款,到管理,到还款,整个都是受约束的,都是一个比较良性的按规则运作的过程。我们从开始运作到现在,包括资金运作方面,包括项目管理方面,一直非常规范,没有出过任何问题。这得益于现在政府对我们的管理、财政对我们的管理,我们(对融资)也一直保持冷静的头脑。”
不仅是约束,还有很好的合作和“友情”。陈海蔚说:“为什么长期以来我们跟财政的关系很好?因为我们项目先期运作时,财政一直是在参与的。焦作市运作项目时跟有些地市不一样,因为他们各个项目脱节,运作项目到了最后才让财政参与,该还款了才让财政参与,那一定会有矛盾的。而焦作在先期运作的时候,从项目选择到投资计划这些环节都有财政参与。因为我们的项目大部分是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我们先期选择项目的时候,就是财政局、发改委、我们公司及一些主管部门在一起研究,研究完了以后财政同意、发改委同意,之后我们才进行项目运作。所以,我们建投公司目前的融资和债务早就包含在财政的两本预算中了。项目刚运作的时候,我们预先的还款计划已经报到财政上了,财政同意,我们才去运作这个项目。因此,债务预算也好,投融资预算也好,其实也让我们平台公司形成了一套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
传统财政与融资平台所代表的“第二财政”,就这样形成一个政府财政全新的大链条。而政府关于债务融资的科学解决方案,也自然而然地由政府债务预算和政府投融资预算而形成。
解决链条之四:债市杰作
搭建好运行规则后,焦作开始进行市场化融资。
不久前,总额22亿元的2011焦作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公司债券成功发行。这可是债市杰作,而不是那种财政担保的政府融资。并且,22个亿完全大于焦作市本级一年的实际可用财力。此举被业内誉为“国内地级市中数额巨大、成本最低的城建债”。
申相臣这位焦作投资集团的首位老总,对此只是自豪地一笑:“2009年我们就准备要发这个债了!”至于其中的运作智慧,记者约访了陈海蔚。
《新理财》:你们能从债市拿来20多个亿,人们都很好奇。
陈海蔚:焦作之所以规模能发这么大,得益于我们的工作做得比较扎实。一个是政府债务这块做得很扎实。焦作市财政的政府债务预算在全国都是非常先进的,因为政府的负债率一直是比较低的。项目启动以后,券商也过来看了,认为我们政府债务这块负担在全国是比较轻的。一个是我们投资集团和我们公司做得比较扎实。券商比较了一下,认为我们公司在全国城投公司里比较扎实,我们整个净资产60多个亿几乎不用包装。
《新理财》:如果当时财政不组建焦作投资集团,你这20多个亿是发不了的。
陈海蔚:这是个先决条件,如果事先我们没有这么大的盘子,没有这么优良的资产,那肯定发不了的。
《新理财》:还有一个是,你们的项目就是可以赚钱的,项目是扎实的。
陈海蔚:这个项目就是整个一个工业集聚区,有2万多亩土地。现在其实政府资源就是土地。我们是整个区域的开发权,实际上还是一级整理的概念,但是这个项目本身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可能收益就无法保证。
《新理财》:工业园前几年政府的投入实际是亏本的,你们的项目怎么保证赢利?
陈海蔚:我们现在还有商住用地,不可能都是工业用地。我们先把商住地拿过来,先滚动开发。有一些商住地来作支撑,然后企业来得多了,自然而然就好了。
《新理财》:根据你的项目运营规划,我感觉你们不是一个单纯的融资平台,还是个资产运营平台,否则的话你现在发企业债是很难的。
陈海蔚:其实也基于我们的实力。如果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公司,没有实力的公司,这个项目肯定运作不了。因为有一些时间差,它的收益性不是说你刚刚把钱投入就能马上收回来。我们现在有钱,再过一段时间,它真正有收益的时候,我们就自然而然好了。
《新理财》:好像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你们抓住了一个好时机,早了或晚了,发改委都不会批你们这次企业债。
陈海蔚:说真的,我们这个真是没什么好说的,我们是正好碰到这个机遇了,实际上刚开始国家货币政策非常宽松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急于融资。直到2009年年中,就是项目需要了我们才开始准备去融资。
《新理财》:你们是根据项目需求来运作?有人认为企业债等于给收紧的融资平台开了一个特殊的口子。
陈海蔚:我们是根据项目需求,我们其他项目也很多,但是当时这个项目做得很成熟了,它的土地各方面都没有什么问题,就拿上来融资了。
《新理财》:目前一般的政府融资平台现金流挺紧的,有断裂的苗头。
陈海蔚:对。实际上现在咱们国家的政策稍稍有点随意性,好像感觉还有点盲目性。4万亿元投资,很多投资都是经过这样的平台去运作的,然后现在一下子就卡死了,这些项目、这些城投公司下一步的健康运作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有半拉子工程的危险。但是我们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做得还是挺不错的。
《新理财》:很多正被讨伐的平台公司很羡慕你们,您支支招帮帮同行?
陈海蔚:不少平台公司以往去融资的时候都不考虑怎么还款,反正有财政担保。现在控制以后,平台公司都在思考怎么发展,它必须得发展,必须得有资源,有现金流,有经营性的项目,必须做扎实,这对它是一个强制性的要求。我觉得这对于平台公司的长期运作和健康发展肯定是一个好事儿,而且感觉平台这块肯定不能让它死掉,因为政府不可能自己去运作一些具体的项目,可能是一个政策周期问题。不管怎么样,平台运作好了是好事儿。
(原文刊发于2011年11月16日出版的《新理财》政府理财版文/《新理财》记者 秦立东 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