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之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过硬的技术减轻患者痛苦
打响冬季保“胃”战
医卫短波
市二医院成功为九十岁老人
实施颈动脉支架手术
总想吃东西可能缺觉
让女性远离“社交癌”的困扰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1年1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女性远离“社交癌”的困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王鹏飞

  怀孕、生育对许多已婚女性来说都是一件幸福的事,但这幸福背后出现的“盆底”问题却让一些女性烦恼不堪。因为,对于近半数的已婚育女性来说,有一种障碍严重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质量,使其不敢大笑、不敢咳嗽、不敢打喷嚏——因为怕漏尿,这种疾病就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DF),俗称“尿失禁”。

  尿失禁青睐中老年女性

  市二医院妇产科主任申延琴告诉记者:“PDF就是指当盆底支持结构薄弱、损伤出现病理变化时,盆腔脏器乃至相应器官的生理状态及功能发生病理改变,盆腔脏器出现功能障碍,女性患者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资料显示,PDF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成年已婚育女性的发病率约为40%,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5种最常见慢性病之一。

  申延琴说,在女性的一生中,盆底肌肉受到重压和创伤的机会较多,比如妊娠、分娩、难产、子宫和阴道手术、绝经后卵巢功能的丧失、性激素缺乏等都容易造成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导致盆底功能障碍,这类疾病的最大受害者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痛、便秘和性功能障碍等。很多PDF患者因身上尿液气味浓而不敢与友人聚会;担心外出找不到厕所而不敢长途旅行甚至不敢出门散步,从而产生自卑与沮丧情绪,造成社交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因此被称为“社交癌”。

  该院妇产科助产士樊婷介绍,女性怀孕时,在孕激素的作用下,盆底会变得松弛,随着胎儿慢慢长大,盆底受到越来越多的挤压。分娩时,随着胎儿的娩出,盆底弹性变差,无法将器官固定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脏器脱垂等。虽然有很多女性在分娩后出现了盆底松弛、影响排尿等问题,但症状不是很严重,也就没有引起高度关注,而恰恰是这部分人群,极有可能到了四五十岁时发展成为尿失禁病人。

  治疗尿失禁 盆底康复很重要

  现年48岁的王女士日子过得很幸福,但她最近一段时间来却丝毫高兴不起来。原来,她感到自己经常会“尿裤子”,稍微一走路或者高兴大笑时,就会不自觉地尿湿裤子,去了多家医院咨询就诊,却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而她又不好意思对家人说出自己的难言之隐,因此内心非常痛苦。

  近日,她到市二医院妇产科体检时得知科室门诊有一台专门治疗尿失禁的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仪后,禁不住喜出望外,立刻要求接受治疗。没想到仅治疗了五六次,她的尿失禁症状就大为缓解,即使用力咳嗽、打喷嚏,也不再尿湿裤子了。

  申延琴说,虽然近半数的已婚育女性都不同程度地患有PDF,却很少有人因为产后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或者偶尔咳嗽、打喷嚏后轻微漏尿前来就诊,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关注度低,缺乏知识普及,或者患者自身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女性在分娩后两周,就要开始有针对性地接受盆底康复方面的训练,产后42天至1年是产后盆底康复的黄金时期,有效的康复训练能预防尿失禁、子宫等盆腔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痛,便秘和性功能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产后损伤不能及时恢复,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生理功能就会下降,盆底肌肉越来越松弛,相应并发症越来越明显,严重者最终只能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近年来,国际上对女性生殖健康给予了高度关注,许多国家开展了应用现代生物反馈技术有针对性地对盆底肌肉进行康复。我国也于2009年引进国外的新理念和先进的诊疗技术,由卫生部妇社司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发起了“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计划5年内在全国建立5000家女性盆底诊治中心、防治中心、筛查中心,及时展开预防保健与早期康复训练治疗,从源头上防治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目前,这一行动已在国内6个省启动,我市二医院妇产科成为国内首批盆底筛查中心之一。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