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①)记者钻进其中一个大棚看到,绿油油的黄瓜苗已经窜出尺把高。朱小红说:“俺这黄瓜要赶在春节前上市,按现在市场价三四元一斤算,一个大棚光一季黄瓜就能收入七八万元,比种大路菜好多了。”
从记者调查看,大多数人认为,今年大路菜不好销,都是农民信息不灵、盲目种菜惹的祸。广大农民见前年种菜挣钱,一哄而上,结果供大于求。
如何避免群众一哄而上、一哄而下悲剧的重演?锦田农业种植合作社的实践证明,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要诀就是团结起来力量大。该合作社由144户农民组成,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运作,实行品牌、技术、种子、肥料、销售“五统一”,这些农户没有一家出现卖菜难的。李军利说:“把千家万户的菜农组织起来,把小船扎成排,就能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实行订单生产是规避卖菜难的重要手段。武陟县北郭乡西余会村有个燕翔蔬菜专业合作社。去年,该合作社流转土地250亩,引进了山东寿光第五代冬暖式温室大棚技术,种植反季节黄瓜,一期建成60个温室大棚。燕翔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专门注册了燕翔牌商标,反季节蔬菜统一由合作社负责包装、销售。该合作社在销售上最成功的经验就是“订单销售”,其先后与郑州、焦作、新乡等地的超市、饭店、宾馆签订了订单,种植的反季节黄瓜供不应求。该合作社理事长牛燕军说:“今年,俺村27个蔬菜大棚种植的黄瓜,已全部签订了元旦、春节期间的销售合同,不愁销,价钱好。”
一样种菜两重天,农民喜忧为哪般?耐人寻味、令人思考。愿广大农民朋友在来年的生产中,多一些喜悦,少一些烦恼,收获一个又一个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