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河南启动廉政集中教育月活动
我市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
集中全市力量打好南水北调征迁攻坚战
市领导圣诞前夕
慰问信教群众
打造教育“金字招牌”
农田是他的工作间
5吨爱心蔬菜上超市货架
群众最通情达理
全市导游风采大赛
昨日闭幕
风神股份昨购10万公斤爱心菜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田是他的工作间
——记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杨仕智

  在我市农业战线,有个响当当的“泥腿子”局长,名叫杨法谊,修武人这样评价他:“农田是他的工作间,丰产丰收是他每天的追求。”

  11月5日下午,小雨下个不停,田野笼罩在大雾之中。

  为了采访他,记者冒雨来到了王李张屯,在雾蒙蒙的麦田里,记者看到了正在查看小麦长势的杨法谊。

  “从11月29日以来,杨局长每天都带领技术人员在麦田里转,逐村、逐地块对小麦苗情进行越冬前普查,目的是为来年春天麦苗返青后应变管理制定对策。”该县种子站站长常金河说。

  早就听说杨局长一年有90%的时间工作在田间地头,给农田问诊,送肥、送药、送技术下乡,指导粮食高产创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修武县是个面积小、人口少、产量低、没有特色的传统农业小县,改革开放以来,粮食单产一直徘徊在450公斤左右。全国粮食生产看河南,河南粮食生产看焦作,修武县粮食生产决不能拉焦作的后腿。上任伊始,杨法谊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修武建成粮食高产强县,让农业叫响河南,走向全国,成为全省、全国粮食生产样板,为本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凭借在大学农业专业的功底和长期在农业基层工作的经验,上任后,杨法谊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小麦高产攻关竞赛,实施粮食高产创建。

  在他领导和组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四年来,亲自指导建立了小麦、玉米8个万亩示范片、32个千亩丰产示范方、48个百亩高产攻关田和64个小面积超高产攻关点,培植了1000余户高产示范户,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田单产连年上新台阶。

  2008年,郇封镇小文案村百亩超高产攻关田小麦单产达到718.2公斤、玉米亩产达到805.8公斤,夏秋两季粮食平均亩产达到1542公斤,百亩连片亩产吨半粮开全国之先河。

  2009年,周庄乡小麦百亩超高产攻关田和小面积超高产攻关点平均单产分别达到722公斤和732.2公斤,再创全省之最。

  2010年粮食高产创建刷新了夏粮万亩示范片小麦单产689.5公斤、核心示范区小麦单产726公斤和万亩示范片夏秋两季小麦、玉米单产1526.3公斤的三项全国纪录。

  今年6月7日,经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该县部分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田测产验收,该县6.5万亩连片丰产方单产达671.6公斤,百亩超高产攻关田实产验收单产突破750公斤大关,达751.5公斤,均创同面积小麦单产全国纪录。

  在这一串串成绩的背后,他付出的是心血和汗水。

  由于长期奔波于农业生产一线,过度劳累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股骨头坏死病。2009年病情最严重的时候,医生让他住院治疗,可他人在医院,心却时刻在高产创建示范田上,有时趁医生不注意,拔下输液针,就直奔农田。为此,他的爱人没少掉眼泪,他也没少落埋怨。由于腿疼,不能长时间站立和走路,杨法谊常常随身带个小板凳,坐在地头和农民交谈,指导农民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去年小麦灌浆期,杨局长拖着病腿三天两头往田里跑,乡亲们看着都心疼啊,谁劝他休息都不肯。”高村乡东黄村农民王具才对记者说。

  去年7月19日,全县普降中到大雨,杨法谊夜不成寐,心里一直惦念着“示范田玉米倒伏了没有?”“周庄那块示范田被淹了没有?”天还没有亮,为了不打扰整天陪他奔波的司机,一个人骑自行车直奔示范田,对全部示范田察看了一遍。

  “这满满的两个本子上,记录的全是俺给他当司机2年来下田间地头工作的感人事儿。”记者接过杨法谊司机尚国庆递过来的一个本子,打开一看全是关于杨法谊下乡的事儿:“2010年4月17日,晴天。上午,杨局长查看了15个地块的小麦苗情;下午,根据各地块苗情,送去了禾果利、喷施宝等,有杀虫剂、营养肥和防干热风的微肥……”

  尚国庆对记者说:“杨局长下田间地头,数都数不清,为了粮食高产创建操碎了心。光他手机里储存的农民朋友的电话就400多个,群众生产上有啥难事儿,一个电话就服务到田间。”

  “农业生产、粮食生产上的大事小事,他都装在心里,抓在手里,干在田间地头,唯独不把自己放在心里,把亲人放在心上。”跟着杨局长开车3年的另一名司机郑永志说,“他得的是股骨头坏死,大腿最怕受凉,为了不影响工作,车上常备三件宝:褥子、板凳和药瓶,一年四季离不开。坐在车上和办公室里,再热的天,也要把褥子盖在腿上,不敢着凉。下田间地头随手带着凳子,工作累了,就坐在小凳子上指导农民田间作业。药瓶长年不离手,一天三顿吃大把大把的药,早晚在家还要喝汤药。俺局长的胃呀,都成了一个药罐子了。”

  杨法谊失去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

  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批示表扬他主持的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有成效。

  5年的不辞辛苦,5年的埋头苦干,该县粮食生产由拖全市的后腿跃居全市粮食生产先进行列,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杨法谊也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发展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称号。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天才这样评价他:“像杨法谊这样扑下身子抓粮食高产创建、抓农业生产的局长实不多见,他为粮食高产创建,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粮食生产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面对一片赞扬声,朴实憨厚的杨法谊并没有满足。他说:“我做的还很不够,我还要继续竭力奉献,倾心为农,多为国家粮食生产出力,多为群众造福。”

  本报记者 杨仕智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