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布局新能源 做全产业链
六氟花开 锂想天成
走进“产品之眼”
结构调整剑走偏锋 多氟多进军新能源
给我一个舞台 还你一片精彩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1年1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我一个舞台 还你一片精彩
—— 多氟多高新技术人才素描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詹长松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近年来,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引进近700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人加盟企业,其中博士生2人、研究生20余人,靠卓有成效的人才战略演绎了一个个精彩的神话:短短10年间,多氟多迅速成长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发展势头强劲、技术领先的无机氟化盐上市企业;10年间,多氟多累计主持制定、修订40余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累计申报专利12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00多项……

  多氟多缘何能会聚如此多的高技术人才,并使他们留得下、干得出彩呢?12月21日,记者在多氟多采访时,采撷了几个代表人物的小故事,广大读者从中或许能有所感悟。

  省科技专员的绿色通道

  在多氟多,有一位享受副总级待遇、并有权使用公司各种研发资源绿色通道的人,他就是省科技特派员、多氟多膜材料研究所所长张迎晨。

  作为东华大学的博士后,张迎晨从事多年材料研究工作。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讲起了和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相识、相知、相交的故事。

  “2010年,我研究了一种材料,到一位企业家那里进行分析,正好李世江也在那里,我的研究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正是这次偶遇,让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张迎晨说,“后来,李世江邀请我到多氟多搞材料研究,我欣然应允。不是因为多氟多给了我多好的经济待遇,而是被李世江这种识人才、重人才的举动所感动。”

  叶文豪和他的“宝贝疙瘩”

  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扫描电镜、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激光粒度仪、原子吸收仪、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这些光看名字就让人觉得头晕目眩的仪器,在多氟多国家认可实验室副主任叶文豪眼中却是不折不扣的“宝贝疙瘩”。

  “这个实验室的仪器从安装、调试、后期功能开发,我都全程参与了,现在每天在这儿工作特别有感觉。”叶文豪略显兴奋地说。2009年,叶文豪从郑州大学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多氟多工作,原来那些只能在书本上、电视上看到的新式仪器真真切切地摆在他的面前,极大地鼓舞了他的工作热情。

  叶文豪说,整个实验室的仪器总价值3000多万元,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不久前,南京工业大学想分析一种材料的成分,但找遍了国内的实验室都不能如愿以偿。最后找到多氟多时,叶文豪利用实验室先进的仪器,采用小角固定扫描法给了他们满意的答案。

  立志当高工的年轻人

  罗传军到多氟多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这位27岁的郑州大学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对公司充满了热爱之情。

  “我现在虽然只是个助理工程师,但我相信通过努力,一定会成为高级工程师的,这也是领导的希望。”罗传军满怀信心地说。

  罗传军刚到多氟多时在技术部搞研发,后来到新能源搞品质管理,再后来从事公司的外联工作,转了一大圈之后又回到了研发上。“在搞品质管理时,我不理解领导的安排,为什么不让我干自己的专业,心里想不开。”罗传军说,“现在我才明白领导这样安排别有深意,搞品质管理是让我了解产品的质量,搞外联是让我了解市场行情,这些对搞研发都有极大的帮助。”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