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布局新能源 做全产业链
六氟花开 锂想天成
走进“产品之眼”
结构调整剑走偏锋 多氟多进军新能源
给我一个舞台 还你一片精彩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结构调整剑走偏锋 多氟多进军新能源

作者:许伟涛 见习赵永辉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讯(记者许伟涛 见习记者赵永辉)传统化工企业想在结构调整上有所作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却凭借自身多年来专注科技创新的积淀,在结构调整中剑走偏锋,成功进军新能源锂电产业。

  如此成就,多氟多何以取得?“原因在于,多氟多经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后的再创新,具备了进军新能源锂电池产业的绝对优势。”面对提问,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说,六氟磷酸锂的两大原料——氟化锂和无水氢氟酸国家标准都由多氟多主持制定和修订,多氟多在这方面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

  如果说创新的厚积薄发是多氟多的转型之基,那么对锂电行业的独到眼光则是多氟多进军新能源的关键所在。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新能源产业正逐渐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也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节能减排和新兴战略型产业的重要内容。而六氟磷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占电解液成本的50%左右,但由于设备要求高、工艺难度大,六氟磷酸锂技术仍被国外少数企业垄断,成为制约我国锂电发展的瓶颈。

  “谁掌握了六氟磷酸锂的关键技术,谁就能在未来锂电领域掌握主动权。”基于多年来自主创新的积累,李世江果断决定:斥资1000多万元引进关键技术,进军新能源。六氟磷酸锂生产技术难度很高,纯度高、游离酸与水分低,但由于产品本身极易吸潮分解,因此生产难度极大,对原料及设备要求苛刻,属于典型的高科技、高危生产环境、高难生产的“三高”技术产品。为此,多氟多从6克起步,直至目前的年产200吨,投资上亿元,先后完成了六氟磷酸锂小试、中试和产业化。目前,多氟多2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建设已完成设备安装,1亿安时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开始试生产。

  与此同时,多氟多还通过科技创新,将循环经济做到极致:提倡用氟做多晶硅的工艺路线,将“氟硅不分家”的理念改为“氟硅巧分家”,利用磷肥废弃物为原料,实行完全不同的生产工艺,发展硅产业。“以氟媒介法生产多晶硅和单晶硅,成本可以降低30%,不仅质量好,三废还能够得到很好的处理。”临近采访结束时李世江说,“多氟多将以六氟磷酸锂为突破口,以锂电为导向,以锂电材料为重点,最终形成锂电完整产业链,让锂电走进千家万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