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视野·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澳港台三地官员财产公开制观察
金正日的别样人生
各国网络监管面面观
锐词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正日的别样人生

  在朝鲜科教馆的油画上,金正日和他的父亲骑在马上, 后面跟着的是他的母亲。 当二战结束朝鲜独立时金正日刚刚3岁,同年金正日全家搬往平壤。               (本报资料图片)
  1981年, 金正日(前左)与他的第一个儿子金正男, 这张家庭合影拍摄于平壤。 (本报资料图片)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随着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对我国进行非正式访问,由金正日亲自指导完成的朝鲜血海歌剧团创作的大型音乐歌舞剧《红楼梦》也在北京上演。金正日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朝鲜人民眼中的伟大艺术家。他编写剧本、执导电影、创作歌曲,还撰写了大量文艺理论著作。他的艺术造诣“不在任何一位朝鲜电影导演和剧本作者之下”。 对艺术的热爱,使他的艺术造诣得到不断提高,涉猎面也越来越广泛,音乐、写诗、绘画,并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首创“旁唱”艺术,指导和创作了《血海》、《党的好女儿》、《密林啊,说吧》、《金刚山之歌》等歌剧。

  歌舞剧《红楼梦》的诞生还要从金日成、金正日父子深厚的“红楼梦情结”说起。早在1961年,金日成访问中国时,观看了上海越剧团表演的《红楼梦》。当年秋天,上海越剧团受邀访朝,为朝鲜人民上演了这部经典剧目。

  为了让更多的人观赏到《红楼梦》,在金日成的倡议和指导下,朝鲜以民俗戏剧的形式改编了《红楼梦》。1962年,朝鲜版《红楼梦》问世,受到朝鲜观众的广泛好评。此后,中国1987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在朝鲜电视台播出,再次引发了朝鲜人民的“红楼热潮”。

  金正日在父亲的影响下,对《红楼梦》也有着深厚的感情。2008年4月,为了迎接朝中建交60周年,纪念两国人民的友谊,金正日提出对《红楼梦》进行复排,并指定由朝鲜著名的血海歌剧团承担这一任务。金正日说,“要将《红楼梦》剧作为献给中国人民的礼物,在‘朝中友好年’之际演出”。

  出于对《红楼梦》的喜爱,在复排过程中,金正日曾多次在现场指导排练工作。他说,这部《红楼梦》既要反映原著的风貌,还要在上世纪60年代演出的基础上,按照新世纪的美感进行重排。他对歌剧的各个方面,包括歌曲、演员、唱腔、乐器、舞蹈等,都逐一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为了找到合适的演员,血海歌剧团在朝鲜全国范围内举办文艺竞赛会,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由全国观众投票选出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以及“金陵十二钗”等主要演员的人选。值得一提的是,贾宝玉的扮演者金日皇获得过朝鲜最权威的民歌比赛金奖。更传奇的是,他的爷爷金正华正是40多年前第一版《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扮演者,还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他们祖孙二人结下了“宝玉缘”,在朝鲜国内被传为佳话。

  金正日对朝鲜歌剧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不只限于《红楼梦》这一部歌剧。早在1969年,他就提出要进行歌剧革命。他要求编剧一定要写出好的歌剧脚本,这样才能体现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此,他常常和剧作家们一起工作。

  1971年3月,金正日决定将电影版的《血海》改编为歌剧。在这部歌剧中,他首创了在歌剧中采用旁唱来加强艺术效果的形式。该剧第二场是一位农村妇女识字的场面。创作者原来的安排是让这位农妇和儿子你一句我一句地对唱。金正日说:“这样的场面该配上旁唱,用深沉而抒情的旁唱来表现主人公的心情。”通过这种表现形式,主人公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其内心世界却得到了深刻的表达。

  此后,他又指导和创作了《党的好女儿》、《密林啊,说吧》、《金刚山之歌》等歌剧。这些剧作被朝鲜人统称为“《血海》式的歌剧”。

  超级电影“导演”亲自创作四部“大片”,专门从韩国引进著名电影导演,所著《电影艺术论》成为朝鲜电影导演的指导手册。

  1968年,金正日26岁。

  他以自己的出生地“白头山”为名,组建了白头山创作团,他成了创作团的一名成员,同时着手将父亲金日成在抗日期间创作的名著《血海》搬上银幕。

  据朝鲜外文出版社《金正日传略》记载,金正日在这部片子拍摄期间,经常到片场“视察指导”,有时跟电影导演几天几夜地坐在一起,帮导演制定脚本,并与演员交流表演技巧、谈论形象设计和摄影,有时甚至到剪辑室亲自剪片。

  除了《血海》,朝鲜人熟知的金正日亲自参与创作的电影至少还有三部:《卖花姑娘》、《鲜花盛开的村庄》和《女学生日记》。

  中国人最熟悉的当数《卖花姑娘》,“金正日对它的指导多达150次”。《女学生日记》(2006年出品)是金正日近几年参与创作的一部力作,也是朝鲜首部国际发行的电影。它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一露面,就引起了西方人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评论,认为“金正日的电影道路又往前迈了一大步”。

  在指导电影创作和拍摄过程中,金正日也从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在总结归纳电影创作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他于1973年完成了《电影艺术论》一书。在厚达330页的《电影艺术论》里,金正日谈及导演、演员、摄影、美术、音乐等多个方面,并对电影和文学、政治的关系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善于从艺术角度感受周围的事物与现象;不到20岁时已经在诗歌里表达雄心壮志;彻底打破城市建设既成的观点和旧框框,并带来了根本性的革新。

  除了歌剧和电影,金正日的艺术才能还扩展到音乐、诗歌、建筑、舞蹈等领域。

  据朝鲜外文出版社《金正日传略》等书记载,金正日音乐造诣精深。他会拉手风琴,还曾在大学的新年晚会上展示他亲手设计和制造的朝鲜民族乐器——御恩琴。

  金正日精通乐理,对音准具有非凡的识别力。据朝鲜外文出版社《伟人金正日》一书记载,有一次,他去欣赏某艺术团的管弦乐演奏。当艺术家们演奏到某一节时,他突然叫停,并问指挥有没有奏错的音。指挥愣住了,表情中带着几分疑虑。他好像也听到音乐声中有一个细微的瑕疵,但不敢肯定,而在场的演奏者根本没有发觉有问题。金正日微笑着让大家把那一节再演奏一遍。于是,艺术家们重新演奏。这回大家发现了问题:分明是某个乐器的音准有问题!金正日仍然面带微笑,让其中一人把刚才的那一节单独演奏一遍。结果证明,正是此人手中的乐器出了问题。

  金正日自幼善于从艺术角度感受周围的事物与现象。他在学生时代写的不少诗,就令读者佩服不已。上大学的第一天,他登上校区内的龙南山冈,朗诵了自己写的诗歌《朝鲜哟,我要为你争光》。写这首诗时,金正日还不到20岁。

  上世纪70年代末,平壤修建苍光大街时,金正日的创造才能再次得到了发挥。在这项工程中,他彻底打破既成观点和旧框框,为朝鲜的城市建设带来了根本性的革新。人们发现,金正日就像站在画布前面的画家,把苍光大街精心设计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法国的一位大学教授在参观这条街后说:“从建筑美学观点来看,苍光大街非常出色——住宅形式新颖多样,互为衬托,而且和谐得体。这种出色的大街布局,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钟 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