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建明 摄影报道
12月17日上午,中站区龙翔街道李井村村口,山风呼啸,气温只有零下7℃。当天,以市“爱心助学会”为主要成员的8名爱心人士带着食用油、大米和崭新的羽绒服,看望了这里的贫困孩子。
“小勇,快来试试这件衣服合身不。”8名爱心人士之一的赵倩帮一名叫王李勇的孩子把他单薄的外套脱下,换上一件崭新的深蓝色羽绒服。“快看,美女姐姐给他穿衣服,他害羞了。”网友“阳光生活”一句话把大家逗笑了。腼腆的王李勇说:“羽绒服就是暖和,谢谢赵倩姐姐”。
8名爱心人士中,赵倩角色特殊。4年前,由网友自发组织形成的一个以倡导为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平台的公益性爱心团体——“爱心助学会”成立,赵倩因自幼母亲改嫁,与父亲和偏瘫的奶奶靠低保维持生活,成为被救助者之一。赵倩学习学习刻苦,今年成绩优异的她为了早点参加工作,放弃了重点高中而读中专。当得知大家要去山里看望贫困孩子时,她主动请缨做一名义工。
山路弯弯难行,赵倩大概是因为从帮扶对象变成了义工,一路欢声笑语不断。在周窑村村头上坡时,大家累得气喘吁吁,她反而加快脚步,提着一壶油走在最前面,还回头做个鬼脸逗大家。
来到17岁贫困孩子许丽霞的家里时,她挂在脸上的喜悦不见了,许丽霞和母亲靠着低保维持生计,和她的身世很相似。当听到许丽霞今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焦作一中时,赵倩转愁为喜,她说:“条件差是暂时的,将来考个好大学,多挣钱养家。”
看望孩子过后,记者随赵倩一同回家。一个炭火盆把阴暗的石头房子烘烤的温暖如春,赵倩从父亲手里拿过奶奶的尿布在火上烤起来,一家三口唠起了家常。赵倩的奶奶已经偏瘫多年,每天要换洗十几片尿布,父亲为此也无法外出打工,导致家里一贫如洗。
“不向家里要点生活费?”走出家门,同行的爱心市民张静关切地问赵倩。懂事的她摇了摇头。每个周末,她都去发传单,两天能有60元钱的收入,作为下周的生活费。
底图 赵倩等爱心人士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去看望贫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