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焦作青年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做好明年工作 努力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一周青年汇
敬告读者
“温暖冬天”关爱弱势青少年
集中活动本周举行
导读
西藏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到我市参观考察
圣诞节,不应成为一场纯物化的商业狂欢
王明明:南水北调工地的快乐电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圣诞节,不应成为一场纯物化的商业狂欢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许伟涛

  12月25日,西方节日圣诞节如期而至,可谓“又是一年圣诞时,万人空巷涌商场”。此言非虚。商业狂欢可从一份“2011年圣诞节期间实行交通管制的通告”中,管窥一斑。“圣诞节期间,我市中心城区部分大型商场及宗教、娱乐服务场所将举行商业促销和节庆活动。为保障圣诞节期间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决定对市区部分路段实行临时交通管控。”

  显而易见,在广大市民心中,圣诞节现在已不是一个单纯的节日,它代表了一种经济、一种体验,在中国青年人的眼里也是一种时尚、一种释放。但笔者以为,面对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挑战,面对“西风东渐”,我们不仅要倍加珍爱历史文化的遗存,呼吁人们多参加自己的传统节日,借此弘扬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各种节日的真正内涵,不让节庆文化沦为一场纯物化的商业狂欢。

  说起圣诞节的内涵,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在电影《刮痧》中,主人公许大同为了送给儿子一份圣诞礼物,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扮成“圣诞老人”爬上九楼的惊险一幕……当一家三口紧拥在一起享受团聚,导演选择用圣诞节这样的节日不仅仅是可以让许大同有一个可以伪装的形象,也是为了说明中国的团聚文化在西方的节日里也可以出现。

  不可否认,在这个文化渐次多元的时代,以开放与包容的姿态拥抱异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这种碰撞交流中扬弃并革新,社会才能更好地契合时代诉求。从这个维度讲,包括圣诞节在内的西方节庆文化,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简单粗暴地打着民族心里的“文化忧虑”和“文化警惕”大旗,一概地进行“文化排斥”和“文化否定”。与此同理的是,洋节本土化也不能变为以毫无节制的疯狂,去迎合商家炒作出来的节日狂欢。

  定后思虑,静极生慧。当我们看惯了从传统静寂的民俗到喧嚣尖叫的消费,这样一个节庆文化的陡然转身,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假如有一天我们过春节不为团聚,过中秋不知嫦娥,过端午不识屈原,那是怎样一个悲哀?当我们在与外来文化的对撞反思中,重新盘点和吸纳可兼容的精华,我们是否应该,不再舍本逐末地追逐那些花里胡哨的外壳,而是沉淀凝聚底线共识,汇入和完善人类共同的审美体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