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谢志峰)武陟县在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后备干部中开展以“访农事、惠民生、促和谐、谋发展”为主题的“情暖农家”活动,全县近千名党员干部带着感情下基层,投入真情办实事,积极为群众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树立了党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探索出了一条改善民生、服务社会、和谐发展的成功之路。
明确六项任务,促使干部真结对。我县把进村入户访农事、狠抓党建打基础、宣传政策正民风、服务民生促和谐、解决问题保稳定、围绕中心促发展作为干部下访的六项任务,要求各级干部要站在“民生工程”的高度,与群众攀亲交友、结成对子,特别是通过宣传县里的经济发展蓝图、重大中心工作以及各项惠民政策,汇聚成众志成城建设新武陟的滚滚洪流。目前,全县900名干部与2341户贫困户、43户上访户、137户留守户、718户致富户、598户老党员户、321户村民代表户、116户五保户、71户低保户、68户军烈属户、8户退伍军人户、79户下岗困难职工户11个类型的4500户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同时,将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六确定为干部统一下访日,每次下访确定一个活动主题,认真开展帮扶工作。12月初的下访日,该县结合气温骤冷以及农村卫生环境差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越冬关怀、整治环境”的活动主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按照要求,迅速行动,共为群众送现金6.5万元,送棉衣、棉被、油等物资价值16万元。詹店镇马营村党支部书记秦小五逢人就说:“县里的干部访农家,与俺们交朋友、结亲戚、办实事、解难题,多年不见的好传统、好作风又回来了”。
采取“六个一”措施,确保活动真推进。“一卡”,即“情暖农家连心卡”。每个领导干部在首次走访过程中,向联系户逐家递上一张含本人职务、姓名、联系方式的“连心卡”,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一册”,即《民情日记手册》。每个党员干部在走访中随身携带一本《民情日记手册》,认真记录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问题台帐,明确责任人和责任期限,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一图”,即《村情民意图》。各包村单位把每一个所联系村的村委会位置以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贫困户、上访户等联系户的家庭住址绘制成《村情民意图》,并建立电子档案。“一文”,即广大党员干部根据走访情况,就当前如何发展“一村一品”、新农村建设、农民期盼、换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等方面认真撰写体会文章,择优选送领导参阅,成为决策部署的重要参考依据。“一表”,即《下访情况统计表》。每次集中下访结束后,对各单位以及每个领导干部的下访情况进行统计,表扬先进,督促后进,推动活动扎实开展。“一单”,即《帮扶事项办结单》。广大党员干部将所联系户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行登记,解决一件,报结一件,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建立六项制度,确保农民常受益。该县着眼于抓持久、抓长效,建立健全了包村联户、公开承诺、定期汇报、民情日记、工作督查、效果评判等六项工作制度,确保“情暖农家”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县直单位从包党建、包稳定、包发展、包中心工作等方面与所包村实行捆绑式帮扶,做到包村全覆盖,同时规定每年对推动所包村发展的承诺事项不少于5条,联户干部对所包农户的承诺事项不少于3条,并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县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情况汇报,认真分析研究,提出下步要求,并把活动开展情况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活动开展以来,县直各单位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开展修路、打井、架线以及送科技、医疗、项目、资金、法律等下乡服务活动。截止目前,共帮助农村办实事好事409件,提供致富信息486条,化解矛盾纠纷81起,下乡义诊4次,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一致拥护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