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本报通讯员 卢红波
在农行武陟支行有这样一位小额农贷负责人,他对辖内近244个村庄、542个各类农业合作社、3281户农户了如指掌。近3年来,在他的带领下,该支行累计发放小额农贷2.18亿元,累计发放户数7899户,且从未出现一笔损失资金,贷款收回率均达 99%。他,就是在50岁时才接过小额农贷业务的老员工魏和平。
2008年,随着农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政策的落地实施,农行武陟支行正式开始办理小额农贷业务。面对三农业务部门对农村情况不熟悉、“银农”双方交往不多的现状,为了将业务迅速地发展起来,支行党委决定将这一重任交给年过半百,有着近20年信贷经验的魏和平。接到领导安排的工作,魏和平不顾自身患病、离家较远、家庭负担重的困难,毅然挑起了重担。
在多年的工作中,魏和平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从事三农业务以后,他更是把农行的小额信贷作为服务当地农民的重要手段,不断优化服务、创新形式,积极为辖内农户提供信贷支持。
武陟县圪垱店乡邢庄村是武陟县远近闻名的大棚蔬菜种植专业村,但由于受资金影响,投入不足、规模不大,效益不高,多年来规模一直徘徊在50余座,农民种植大棚蔬菜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为解决种植户的资金瓶颈,魏和平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报经支行党委同意后,决定将该村作为整村推进重点村之一,并与该村村委、合作社、农户代表座谈、商讨,确定由村委牵头,成立以合作社主要股东为代表的推荐协管小组,制订了以风险补偿金形式向推荐贷户担保,以及农户贷款采用多户联保模式的整村推进方案。之后,魏和平迅速抽调三农部精干人员12人,带队组成惠农贷款小分队深入该村发放贷款,对符合贷款条件的58户给予了贷款支持。经过两年多来的运作,现在,这个村支持的农户已由当年的58户发展到目前的127户,合作社入社社员由70余户发展到310户,大棚蔬菜由50余座发展到246座。
作为三农业务负责人,魏和平认真履行信贷岗位职责,严格执行信贷政策和原则,规范贷款操作程序。在实际工作中,他紧紧抓住贷前调查与贷后管理两个方面,要求客户经理不是走马观花式的简单转一圈,而是深入村庄、农户家中调查,全面了解客户的信用、生产经营情况。
正是在魏和平的严格要求下,支行避免了承贷一人使用、私贷公用、假担保、冒名贷款等行为和现象,有效防范了信贷风险,他也多次被上级行评为三农业务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