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各级邮政都诚心聘请了社会各界关心、热心和支持邮政事业的朋友当邮政社会监督员。他们关注与监督邮政的服务质量、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服务态度、服务设施等,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看待、评价与分析邮政在服务方面的行为举止,提出切合实际的意见、建议、想法等,为邮政的服务日臻完善、改进与提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从邮政企业离退休的老同志被聘为社会监督员的越来越多。他们曾经或是企业的骨干,或是业务精英,关心、热爱邮政事业,离退休后,依然乐意为邮政事业奉献余热,这是好事,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种现象,亦有不足之处。
因为,尽管他们已离开了邮政工作岗位,但他们毕竟仍与邮政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利益联系,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人际关系。那么,他们与那些和邮政没有任何直接、利害关联的、名副其实的社会监督员相比,当看待同一个问题时,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尤其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很难像那些和邮政没有任何关联的社会监督员一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看待、评价与分析某一个问题。这种偏颇有可能影响到邮政企业决策者的判断与决策,对于存在的问题,难于达到应有的客观公正地解决,甚至会影响邮政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笔者以为,各级邮政聘请社会监督员,还是聘请那些与邮政没有任何关联的,看待、评价与分析问题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社会各界人士为好。邮政社会监督员越社会化越有利于邮政服务的改进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