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建明
本报通讯员 崔红星 摄影报道
那山,是太行山,山里有国营修武林场马头山林区,面积3.3万亩。
那人,叫李广林,40年来,他几乎每天都要走在巡山护林的路上,有35个春节都是在山上度过的。
那狗,幼时唤作“小狗”,长大就叫“狗儿”,老了就喊它“老狗”。40年里,李广林先后养了26条狗,但名字一直这样叫。
那山
太行山深处的马头山林区,地处河南、山西两省交界处,由于界限模糊,很容易引起纷争,甚至引发械斗,作为一名护林员,李广林的艰难可想而知。2000年的一天,李广林在护林巡山途中发现,山西村民采伐过界,当即上前制止。对方不听劝阻,先是武力威胁,而后又承诺给他好处。李广林见对方人多势众,便先稳住局面,随即回场部向领导汇报,带上林业公安执法人员,拿上林权证到现场处理,一场严重的毁林事件就这样得到了及时制止。
记者注意到,李广林的右手手腕严重畸形,手指也呈扭曲状。“呵呵,手是1987年4月份林区发生大火时弄伤的,后来就长成这样了。别看我这只变形的手,砍起树枝可比你快,还跟野猪搏斗过呢。”李广林笑着说。火灾那天,他在火中连续战斗12个小时,浑身烧伤,手腕也折断了。
那人
李广林的护林员生涯,始于1972年高中毕业后。“刚开始觉得新鲜,看着满山的树木,听着小鸟清脆的叫声,一个人自由自在,”李广林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后来就不行了,你想啊,十几岁的孩子,一大早就背着馒头和斧头上路,在山里一走就是一整天,谁能受得了?尤其是雷雨天气,连躲的地方都没有,只能淋成落汤鸡。”“后来呢?没有想过换工作吗?”记者好奇地问。“当然想过,参加工作那年春节,我回家就向爹撂挑子不干了,熬不了那个寂寞,”李广林突然笑了几声,“呵呵,后来爹脱下鞋就往我身上扔,并说:‘公家的事,你想不干就不干了?’”
30多年来,因为每天要徒步20多公里的山路,一双布鞋不到一个月就破了。结婚后,思念他的妻子杨李英发现,李广林只有把几双新鞋子都穿破了,为了拿新鞋才回家一趟。为了多见他几面,这个农家妇女每次便只给李广林一双新鞋。“林场离他家也就5公里的路,他是放心不下这片山林。”林场的一位王姓负责人说。
那狗
与多位护林员交谈后,记者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口齿不清。后来场部负责人解释道:他们成年累月走在深山里,连续半个月不见一个生人,跟谁说话?
“狗,过来,咱该吃饭了。”12月23日下午1时30分,在山里转了大半天,李广林招呼过来黄狗,坐在山坡一块平整地,从随身携带的绿色军用包中掏出一个馒头。“这是我养的第二十六条狗,护林员都会养条狗做伴儿。”李广林说着掰一块馒头,自己咬下一口,剩一口抛给了狗。
1985年9月的一天,李广林刚上山头,就遇到大雨劈头盖脸打过来,慌乱中他带着狗往场部奔跑,在一处陡峭的山坡不慎摔下去了。“当时我双腿就骨折了,”他略显激动地向记者描述,“当时老狗看到我摔下去了,马上就跟着跳了下去,两三丈高啊!”后来,李广林在雨中爬着回到场部,老狗一瘸一拐地跟在后面。
那次受伤后,李广林在家静养了一个多月,7岁的儿子劝他换个工作。“那咋行?不干了,对不起受伤的老狗。”李广林回答。10年后,儿子李杨对长大了,也成了一名护林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