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见习记者 周瑞琴
2011年12月31日一大早, 64岁的靳小秀带着孙子月凡出门了。靳小秀和月凡住在沁阳市西向镇西向五街,与往常一样,她牵着月凡的手,两人寸步不离。作为焦作市“身边的榜样”之一,靳小秀9时要到焦煤集团中央医院参加市里组织的义务体检。
“唉!家里就我一个人,没人照看月凡,幼儿园也放假了,只能带着他来。”靳小秀心疼地看着月凡忍不住叹气。虽然月凡已有8岁,但只有正常6岁孩子的身高。“孩子是先天性脑积水,影响到了行动,现在左手和脚都有点不听使唤,智力比正常孩子稍微差一点,不过他可听话了。”
在焦煤集团中央医院体检中心,找到休息区,靳小秀让月凡坐在椅子上,叮嘱道:“听话,坐在这里等奶奶回来,不能乱走啊!”月凡点点头,看着奶奶,老老实实地坐下了。一个多小时的等待,月凡始终没离开,累了就扭头找找奶奶的影子、听听周围人讲话、看看人来人往。
1988年,靳小秀16岁的大儿子意外溺水身亡,老伴伤心过度,一病不起,6年前不幸离世。说起家里的事,靳小秀忍不住掉下了眼泪:“现在二儿子和儿媳在焦作打工,还要起早贪黑接送孙女上学。因为不是城里户口,孙女上的小学离儿子租住的地方有五六里路。看着儿子那么累,我真想和他一起照顾两个孩子。因为我们都是农村户口,月凡又有点残疾,市里的学前班不收,我只能陪着孙儿在老家上学前班。”
体检间隙,靳小秀不忘过来看一眼孙子,生怕他乱走丢了。“我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孙子跟着我在农村上学前班,以后万一我有个闪失,耽误了孩子上学咋办呢?”
对于靳小秀来说,她最大的愿望是一家人能在一起生活。“马上就要过年了,明年孙子和孙女都长大一岁了,我多希望儿子租房的附近有学校能破格接收俺孙子和孙女,让俩孩子一起上学,相互有个照应,我也能照顾他俩。毕竟,月凡是残疾孩子,上学肯定有点吃力,但我希望他能跟父母一起生活,能和正常孩子一起成长,能有文化。”
背景介绍:
靳小秀,沁阳市西向镇西向五街特困户,因家庭连遭不幸,欠下50多户乡邻7万多元债务。这些债没有凭证,也无人讨要,可十几年来,不管生活多苦多难,靳小秀一刻也没有忘记,省吃俭用,居贫还债,再次大写了一个普普通通但却诚信守诺的怀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