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代表向毋秀容院长(右一)咨询疑惑。
市民代表围着妇幼专家问个不停。
本报记者 梁智玲 实习生 李 征
这里是“天使宝贝”诞生的地方,这里是成全千万对年轻父母的地方,这里是让妇女和儿童提高生活质量的地方……
2011年12月30日上午,焦作日报社传媒经济部健康美容工作室组织开展了“市民看医院”大型实地走访活动,带着20多位市民代表,走进市妇幼保健院。
听讲解、看病房、查科室……整整一上午时间,市民代表在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毋秀容的引领下,亲眼目睹了医院精心为患者打造的温馨环境,深刻感受了市妇幼保健院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变化,真正了解了我市在妇女儿童保健方面的先进技术。
听医院发展史
市民代表无比振奋
“我儿子就在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现在儿子已经20多岁了,妇幼保健院有哪些变化?”“是啊,听说医院病房刚刚装修过,今天我也想看看妇幼保健院的环境,亲戚家有人正准备选择分娩医院呢。”天气很冷,市民代表却很活跃,车还在路上行驶时,他们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期待,开始小声讨论着。
市民代表的这些疑团,被慢慢揭晓出答案。
毋秀容简单为市民代表介绍了市妇幼保健院的“前世今生”: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51年,是我市唯一一所集妇幼保健、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承担着我市辖六县市五区妇幼保健业务指导任务,是全国爱婴医院、河南省十佳妇幼保健院之一,曾荣获全国妇幼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等称号。
听完对市妇幼保健院的介绍,市民代表范女士说:“从准备做妈妈开始到即将做妈妈,从成为新妈妈到看着孩子健康成长,市妇幼保健院都能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可见,任何一位女性与妇幼保健院都是分不开的。”范女士的这种说法,得到观察团成员的认可。
看重点科室
权威技术为妇幼健康护航
听完市妇幼保健院的历史,在毋秀容的引领下,市民代表详细探访了市妇幼保健院每一个重点科室的“奥妙”,每了解一项先进的技术,观察团成员都要生出很多感慨。
在生殖医学中心,据陈美英主任介绍,焦作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是我市乃至豫北地区唯一经省卫生厅批准开展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主要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孕不育,分男女两科,目前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地市级医院经卫生部批准可以正式开展试管婴儿技术的医疗机构。从2003年11月14日第一例人工授精婴儿的出生到2005年9月26日第一例试管婴儿的出生,已经为成千上万不孕症患者带来了福音,使昔日许多不能成为人之父母的患者,如今借助市妇幼保健院的辅助生殖技术梦想成真。“为什么生活条件好了,不孕不育的患者反倒多了起来?”“男性不孕不育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日常生活应该注意什么?”陈美英刚为大家讲解完,观察团成员就开始询问这些问题。
产科是市妇幼保健院最大的科室,也是我市市级重点学科,焦作市孕产妇管理网络中心及焦作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急救中心。“年分娩量达4000例,居全市首位。”该科室主任幽默地说,“这里是全市诞生‘祖国的花朵’最多的地方。”据了解,产科除了可以开展正常产、难产、剖宫产及各种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治疗,还特别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乙肝、心脏病、妊娠合并脂肪肝、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疑难危重症的抢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每年接诊急、危、重症患者300余例,抢救成功率达98%。“近年来在全市率先开展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使产妇在产程中无痛苦地生下健康宝宝,受到病人及家属的称赞。”该科室相关负责人说,医院的产后特色服务区开展有婴儿游泳、洗浴、抚触一条龙服务,增强婴儿的感知协调性,使婴儿赢在生命的第一起跑线上。
同样是市级重点学科的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也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儿科为市儿童重症救治网络中心,在儿童重症救护、呼吸、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病、肾脏病等方面形成专业优势。”新生儿科主任刘庆生向观察团成员介绍,医院开展的危重症早期识别、心肺功能快速评价,使危重患儿早期获得了及时治疗,特别是NCPAP辅助通气、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骨髓腔输液等急救技术的开展,使危重患儿的生命有了可靠的保障。
观察团成员还从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了解到,该科室配备有宫腔镜、腹腔镜、阴道镜、CTC、Leep刀、臭氧冲洗机、可视人流仪、多参数监护仪、微波治疗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主要开展妇科肿瘤的诊治、生殖器官损伤(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外孕、多囊卵等综合症、月经不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各种妇科常见病的诊治。
观优美环境
患者治疗好比在家中
令人振奋的发展史,先进的诊疗技术,在妇幼保健院就医,环境和服务态度怎么样?市民观察团成员意犹未尽,还要再看看住院环境。这一看不要紧,住院环境带给观察团成员的是又一个令人激动的结果。
刚一踏进病房大楼,观察团成员汤女士就惊呼了一声:“这里是医院?”记者注意到,这里的病房一改医院一贯以来冷冰冰的色调,地面上铺设的是蓝色和黄色相间的地板,墙壁上点缀了粉红色的扶手,走进其中,丝毫感受不到医院带来的灰暗色调。“颜色搭配协调,在这里治疗心情好,恢复得也快。”在妇科接受治疗的患者说。
据介绍,市妇幼保健院去年进行了统一装修,新装修的病房全部采用温馨的色调和干净简洁的风格,为患者提供了优美的治疗环境。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配套设置了双人间、单人间和家化病房。“患者的治疗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收费却没有变化。”市妇幼保健院相关人员介绍。观察团成员了解到,家化病房每天的收费标准仅为40元时,又是一阵感叹声。
环境对人的情绪会产生一定影响,置身这样的病房环境中,患者似乎感受不到病痛带来的太大折磨。“来这里之前,心情是灰色的,担心很多事情,可这样的环境,确实让我宽心了不少,住院治疗一段时间,病情也有所好转,心情越来越好。”来自博爱县的一名刘姓患者说,“这里不仅环境好,医生护士的服务态度也好,让患者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们十分满意。”
看完刚装修一新的病房,市民观察团中的一位成员无比激动:“我家就在市妇幼保健院附近,我儿子也在这家医院出生,但时隔多年,我从没有真正走进医院,没想到医院变化这么大,和我儿子出生时完全不一样了。”
是的,市妇幼保健院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与此前相比不论从住院环境、硬件设施,还是从医疗技术和科室设置,都有了令人振奋的变化。记者还注意到,为了方便病人,医院为每个病区都配备了微波炉、针线包、保健袋、票证袋等,同时还设置了病人饭菜加工处,在候诊大厅放置了舒适的椅子,为患者免费提供开水。
“一切为了病人不是一个口号,而是要用先进的技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温馨的服务,换来病人的健康。”毋秀容说。
市民代表参观新生儿科,感慨技术水平高。
先进的设备让市民代表大开眼界。
漂亮温馨的家化病房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市民感言
我儿子就是在该院出生的,我对这里很有感情。看到这个医院,我就想到儿子刚出生时的可爱样子和初为人母的喜悦。儿子今年已24岁,妇幼保健院也在成长。她变得更全面,从婚检开始,到孩子7岁,妇幼保健院都在为“未来的人”和“生未来的人”提供健康服务。现在还有治疗儿童疑难杂症的儿外科门诊、为年长女性服务的更年期门诊,服务内容全面丰富。这次参观,我为该院的成长感到喜悦。 ——市民汤女士
过去只有生病了才来该院治疗,通过这次学习参观,我知道,该院还有个服务就是女性保健,知道了这一点,我会常来作些保健。女性怎么才算对自己好,注重自己的健康才是对自己好。这是我参加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
——市民王女士
这是一次学习之旅。通过参观和医护人员的讲解,我了解到不少妇幼保健知识,这对我很有用。我对医院环境的升级和医疗水平的升级,也感同身受。我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宣传员,去向身边的人宣传该院的新变化。
——市民樊女士
(赵改玲整理)
策划:金珊珊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石凯摄)
“粉蓝色记忆”
本报记者 赵改玲
嫩嫩的粉色和清爽的蓝色墙面,让踏进该院妇科和产科的市民,似乎闻到了花香和青草的味道,带给人“粉蓝色记忆”。
据这里的医护人员说,妇产科不但外表重新“华丽包装”,病房色彩不再是冷冰冰的,而且更加柔和了,给人温馨的感觉。另外,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这里既有家化病房(病房家庭化),也有针对农村病人的惠民病房。
硬件令市民称赞,病房的软件也是华丽升级。除了有高素质的医护人员给病人带来令人放心的诊治外,这里还有全方位的服务,比如给病人洗头、洗脚、剪指甲等,这些看似很小的服务,却温暖了病人的心。
一位市民说:“这么好的硬件和软件,怪不得,有那么多人愿意来这里生孩子。”据了解,2011年就有4000多名新生儿在这里诞生。
派发喜糖乐
本报记者 赵改玲
“住在这里就是心情好呀,这里环境好、医护人员的态度好,我们在这里住着安心。”说这话的是住在产科家化病房的张女士,她的外孙女在该院刚刚出生50个小时。见市民来她们的病房参观,张女士就把这分喜悦让大伙儿一同分享。
“看看,我们家的丑小丫怎么样啊。”张女士问大伙儿。大伙儿看到这个小不点正在酣睡。哟!真是个宁馨儿。那可爱劲儿,让人有想抱一抱她的冲动。
张女士说:“这里真是好呀!刚住院时,不怎么见医生来给我女儿作动员,让我们做剖宫产呀之类,我本以为受冷落了。我就把这困惑告诉了医生,医生听完后说,这说明您的女儿很健康呀,如果她有问题,我们就会天天找您商议的,不找你们,就是让你们好好养心静气,自自然然、顺顺利利将孩子生下来。”结果,张女士的女儿是自然分娩将小宝贝带到人间。
张女士说:“来到这里后,我真感到来对了。我相信毋秀容领导的团队,就是一切为产妇、为病人着想。”张女士的女儿还让妈妈为市民发喜糖。
“好呀,都沾沾喜气。”市民都笑纳喜糖。
产妇家属为市民代表送上喜糖。
刨根问底忙
本报记者 赵改玲
“小外孙的大便干结是怎么回事?”“我的女儿头发黄黄的,怎么做才能变得乌黑啊?”“我儿子都十几岁了,学习时注意力还是不够集中,来这里,能给他纠正过来吗?”经过参观、了解,市民们都有一箩筐问题抛给市妇幼保健院的专家们。
记者观察到,市民这次看医院都非常认真,就像小学生一样,有的还做起了笔记,对不懂的问题,更是虚心向该院医护人员请教。市民杨女士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她向医生询问:“什么是一氧化氮?”在产科时,听医生说,这里刚治好一位产妇重症脂肪肝,她又问道:“产妇得的脂肪肝,和我们平常说的有什么不同吗?”好学的杨女士,最终通过提问,受益匪浅。她说:“今后我儿媳妇生产,就让她来妇幼。来这里,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