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4下一版
我市财政年终零点结算成绩喜人
抓住关键 带动全局
利用好水资源搞好水系建设
市委市政府
向市级离退休干部通报工作
突出为民服务
改进工作作风
图片新闻
抓住关键问题
深化改革创新
人民路延伸工程下穿新月铁路立交桥
框构主体预制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毕
科技“破冰”力推转型升级
市政府就城建工作
征求政协委员意见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1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财政年终零点结算成绩喜人
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突破150亿元和100亿元
作者:金桂香 通讯员李新龙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讯 (记者金桂香 通讯员李新龙)我市财政2012年1月1日零点结算传出捷报:2011年我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分别突破150亿元和100亿元,达到151.5亿元和10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1%和25.8%,地方财力规模迈上新台阶。2011年12月31日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建军代表市委、市政府专程率队前往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亲切慰问了市财税部门参加零点结算的财税系统职工,对财税系统职工致以新年的祝福和问候,对他们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财政收支平衡,城区财力增强。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下,全市国民经济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财税系统广大职工加强征管,加大组织收入力度,科学安排支出,财政预算执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按照全口径的零点结算结果显示,2011年市国税部门直接征收的各项收入达到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市地税部门组织的各项收入达到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9%。从目前结算情况看,2011年我市地方财政收支相抵后,预计全市能够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有所盈余的目标。

  围绕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城市、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2011年市财政财力向城区发展倾斜,预算安排城区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项目1.2亿元,增加9100万元,增长2.63倍,大力支持中心城区发展。区级财政收入增速快于市本级收入增速13个百分点,区级财力显著增强。市、区两级分别完成公共财政收入20.9亿元和15.1亿元,增长17.6%和30.6%。

  财政结构优化,收支质量提高。据初步预计,2011年,我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90亿元,增长13.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9、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85亿元,增长18.6%。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在财政收入表现上更为凸显。全市地方级税收收入52.1亿元,占年预算101.8%,增长14%。从分大类税种看,与经济活跃度密切相关的增值税、营业税等流转税完成23.7亿元,增长17.9%,对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2.1%,反映我市经济活跃度较高。与全市经济运行总体效益密切相关的所得税税收完成6.1亿元、增长31.9%,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3.3%,反映我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全市财政支出结构更加优化,优先保障民生,支持城乡居民生活改善。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支出177.6亿元,增长25.7%;一般预算支出144.9亿元,增长19.2%;人均一般预算支出4094元,较上年提高660元,高出地市级平均支出362元,居全省第六位。全市民生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98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约为67.6%,增长25%,增支19.6亿元。其中,用于教科文卫及社保和住房保障支出达到63.6亿元,用于农林水和城乡社区事务、交通运输以及节能环保支出达到34.4亿元,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经济发展成果。

  当前,市财政局正在积极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财税收支任务,按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目标,初步拟定2012年工作思路,早作准备,多作贡献,增收节支,为中原经济区和新型活力城市建设再立新功。

  一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筑牢工业发展基础。我市紧紧抓住结构性减税重大机遇,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帮助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难题。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创新融通资金方式,加大项目评审、复审力度,以项目建设促转型。支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整合和统筹运用节能减排、扶持企业等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和城市转型。

  二是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促进民生保障水平提升。我市支持教育重点发展,落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相应比例的目标任务。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创新资金投入模式,支持重点项目征迁、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等工作,不断改善群众住房条件。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太极文化和旅游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增加基础建设投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我市支持城镇化建设,促进搭建“核心城市——城市组团——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城乡框架,不断提升发展水平。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提升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效益。认真落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扎实做好新农合、农村五保供养、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建立健全富农长效机制。

  四是继续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财政改革深化。我市进一步扩大预算监督和评价范围,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四权分离”运行机制。健全预算管理,强化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和加强债务管理,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县域医疗体制综合改革,促进解决群众就医难题。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