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我的外公是特务》由国家一级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选题出版后,迅速成为全国各大售书网站热销书目,入选网络百度百科词条,成为在网络上面向世界推介的一部长篇小说。
读完这部长篇小说,深深打动我的,既不是作品简约流畅、幽默风趣的文笔,也不是作品独具匠心、大道至简的构思,更不是作品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令我迫不及待采访作者的原因是:
一个人为一座城市做广告,这件事本身就是新闻
采访长篇小说《我的外公是特务》的作者李良才,相对而言,容易得多了。李良才身为焦作日报社党委工作部主任,几乎一天24个小时坚守在岗位上。此话怎讲?报社总编室主任吕正军电告记者:一个单位的党办主任,领导在单位,他必须在单位;领导不在单位,他也必须在单位,因为党办是一个单位的中枢。党办主任的手机,24小时开机,即使晚上在家,他也不能闲着。他负责电话值班,安排、协调、通知市内重大活动的采访。
忙人就是忙人。我断断续续、前前后后采访了李良才5次,才算完成了这次采访任务。
李良才说的随便:“一不小心,我为焦作这座城市做了一个大广告。”大智若愚,一部长达36万字的长篇小说,一个长达10年的艰苦创作过程,叫他说起来轻松自然、幽默风趣。
《我的外公是特务》这部小说,以焦作这座城市特定的地域为背景,撷取了抗日战争期间焦作发生的史事,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描写和刻画,描绘了焦作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风云、社会变革、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生活民俗、人情世故。重点写了抗日战争期间焦作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华人排英、许河事件、李屯阻击战、常平战役、道清战役、解放焦作”等。主要写了曾经在焦作战斗、生活过的历史人物、革命人物和英雄人物,如刘伯承、左权、陈赓、狼牙山五壮士、道清游击队、“抗日花木兰”、“日本八路”等。突出写了焦作的地方风情和民俗特色,例如,历史文化遗产太极拳、怀梆、怀庆府水席、武陟烙馍等。特别写了焦作特产三家村酒、五里源松花蛋、当阳峪绞胎瓷、怀山药等。专题写了焦作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云台山、神农山、青龙峡、净影寺、圆融寺等,包括一些焦作地区产生的歇后语、习俗和文化传说等。一句话:《我的外公是特务》这部小说给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学习、了解和掌握焦作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社会变革的窗口,作品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艺术的感染力和政治的影响力。
一个人为一座城市做广告,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精神
李良才说的可爱:我是个笨人,干啥事都比人家“费气”。谦虚、本分、大度、实在,这就是大家伙儿给李良才的评价。
长篇小说《我的外公是特务》写作难度系数大,可读性强。这部小说由三条线叙述故事、表现主题。第一条线,可以说是明线。英国人布朗在焦作这座城市,被日本人阴谋绑架。国民党、英国人、土匪等几方力量生死角逐,营救布朗,打击日本侵略者。特别是以我外公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生死相搏。第二条线,可以说是暗线。小说的主人翁从一个厨师成长为抗日英雄,民族英雄,其经历曲折,故事生动。第三条线,可以说是实线。小说艺术地全景式反映了焦作抗日战争的史实,从日本人入侵焦作起笔,到焦作解放截稿。
事非经过不知难。李良才创作长篇小说《我的外公是特务》,历时10余年,情有独钟,几易其稿,笔耕不辍。作者先后查阅了200多万字的文史资料,采访了300多名当事人和知情者,勘察了100多处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和历史遗址。李良才长得胖,体重105公斤。焦作市长助理姚天恩在净影寺见他时说:“一看见这人,就看见了一尊弥勒佛,满身喜气。”李良才虽说体胖心宽,行动却多有不便。寒冬腊月,他勘察常平战役遗址,考察时入神忘形,连人带相机跌进了深水潭,浑身湿透,冻得如落水鸡般上下直抖,感冒发烧,打了一个星期的点滴。李良才痴迷创作,期间闹出不少笑话。一次,他母亲患病,请名医会诊,他颠三倒四,竟把装着小说草稿的信封当做红包送给了医生。焦作三家村酿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柴保顺给公司每个中层干部发了这本书。他深情地在大会上讲:长篇小说《我的外公是特务》这本书的作者,我到现在也不曾谋面。但我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其原因是叫大家把作者这种热爱家乡、无私为家乡作奉献的精神,接受到焦作三家村酒业中来。学习这种精神,弘扬这种精神,教育、影响我们公司全体职工,立足岗位,立志打造三家村品牌。
一个人为一座城市做广告,这件事本身就感动着这座城市
长篇小说《我的外公是特务》,专题宣传了焦作这座城市,这件事感动着焦作这座城市,而这座城市也在感动着作者。
长篇小说《我的外公是特务》出版后,焦作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张明亮专门将10本书分送市文化部门和专业人士,嘱咐他们细读作品,以作品为脚本,拍摄一部反映焦作抗日战争史的电视剧。修武县五里源乡长金茹认为这部小说提升了五里源和五里源特色产品松花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求乡机关人员,人人都要读一读这部小说,重新审视五里源乡传统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五里源丑鸭蛋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顺先生为了作品登门拜见作者。焦作市佛教协会会长、圆融寺释果建住持读了这部小说特意致电作者,评价作者大发菩提心,弘法利生,专题宣传了圆融寺爱教爱国的故事,激励着圆融寺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采访结束之际,李良才不忘谦虚:我不是一个作家,只是一个记者。我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和题材,是因为记者的职责和义务所在。
用心做事,事在人为。听一听,人家说的话;看一看,人家做的事;想一想,人家走的路。现在,我们知道人家的名字叫啥了吧?良才!
(作者简介 郭长秀,小说作家,焦作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河报》记者)